翟双庆黄帝内经全集 翟双庆黄帝内经全集视频第三部
中医里的“五养”智慧
1.养神。养神即保持良好心态。《黄帝内经》中说:“恬憺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简言之,思想清静、没有杂念,就能保持精气和神气内守,养好心神,自然 健康 。“嗜欲无穷,忧患不止”,就会“精坏神去”,动摇生命的根基。
翟双庆黄帝内经全集 翟双庆黄帝内经全集视频第三部
翟双庆黄帝内经全集 翟双庆黄帝内经全集视频第三部
翟双庆黄帝内经全集 翟双庆黄帝内经全集视频第三部
调养要点:翟双庆表示,心态豁达、 健康 快乐是人生真谛。“气和志达”,心神定了,气运行通畅,一切自然就好了。养神,先要对自己有合理、恰当的评价。当缺乏自信、过分追求完美时,人们往往容易拿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比较,进而更加不自信、更焦虑困惑。因此,要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不做无谓的比较。其次,要主动寻找生活中的乐趣。不要让自己过于专注在某件事情上,多发现生活中的乐趣,单个对心情的影响就会减小,人的情绪也会更稳定。
2.养气。中医学认为,“气”是一种极其微小、不断活动的精微物质,它构成并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翟双庆解释,在中医理论中,体内的“气”有真气、宗气等,气血运行顺畅,才能保持身体的正常活动。通俗来讲,“气”就是人身上有劲儿没劲儿,乏力不乏力。
中医古籍《医门法律》中记载,“气聚则形成,气散则形亡。”由于“气”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古代很多医者都非常重视“养气”。清代医家黄凯钧在其《友渔斋医话》中总结了“养气训”:少思虑养心气,莫嗔怒养肝气,薄滋味养胃气,少言语养肺气,节房室养肾气。认为做好以上五点,“长寿永年无难也”。
调养要点:翟双庆表示,要养好一身之气,先要饮食 健康 。水谷精微(泛指人体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是“气”的主要来源,因此人们应规律饮食,吃 健康 、营养均衡的食物。另外,呼吸所得的清气也是“气”的主要来源之一,避免长时间待在空气污浊之地,多到大自然中呼吸新鲜空气也有益。此外,规律运动有益气血运行,练习导引吐纳,如太极、八段锦、易筋经等,对养气很有帮助。
3.养血。血是构体组织器官最基本的物质基础。《黄帝内经》中记录:“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不仅如此,我们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也受到血的影响,如《黄帝内经》所说:“血气者,人之神也。”所以,古人在精神不济、思维混乱、神志不清时,常用养血方来安神。清代医学家王清任也在《医林改错》中指出“血府,血之根本,瘀则殒命。”这说明随着人体元气渐虚,日益衰老,容易出现血瘀,会影响 健康 。
调养要点:注意养血,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血虚、血瘀等问题的出现。翟双庆提示,养血,首先要不过劳,过劳则伤。动静结合、劳逸适度是 健康 的重要保证。要养成 健康 的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睡眠,做到起居有时, 娱乐 有度。觉得疲乏时,可找个安静的地方调养精神,闭目调息、听音乐、绘画,均可宁心养神,以防思虑伤血。
其次,可以适当多吃些养血食物,如大枣、红糖、、花生、黑芝麻、胡桃仁、动物肝等。适当服用人参、黄芪等补气物,也有助于生血、养血。
再次,坚持锻炼。适当运动能保持血的正常运行。古代名医华佗就认为,运动能使“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并创“五禽戏”以 养生 延年。,过分纠结、心神过劳,就会暗耗心血。保持心情愉快、开朗乐观,不仅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还能促进造血机能更加旺盛。
4.养骨。中医认为,肾主骨,骨的功能状态反映出肾的强弱。肾为先天之本,藏有人体先天之精气,对人的生长发育、大脑功能等都有重要作用。因此,翟双庆认为,养骨应先养肾。肾者,主蛰,封藏之本,其中,“蛰”为闭藏之意。肾中藏有先天精气,因此不能妄动,《黄帝内经》中有“不妄作劳”的说法,即不要违背常规过度劳动,其中“劳”可细分为“劳力”“劳心”“劳房”,也就是说,人们应当客观地看待自己的身体情况,不要过度劳累,尤其是要注意避免过度运动、过度思虑,还要谨慎房事,否则会损伤肾精、肾气,进而伤骨。
调养要点:养肾要顺应时令,秋冬季节,要注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天气转凉,外界阳气收藏,人也应该减少剧烈活动,可做些相对柔和的运动,如太极、八段锦等,锻炼时尽量放松,在松弛柔和的基础上,把动作做到位。老年朋友还可选择相对轻松的散步等,运动时以感觉舒适、微微出汗为度,忌出大汗。
翟双庆表示,按揉涌泉可以养肾。涌泉穴隶属肾经,在脚掌前1/3处。推涌泉,即用手指从涌泉往足趾推;摸涌泉,手掌擦热去抚摸涌泉穴;或者按揉涌泉穴,均可养肾、补肾。还可通过叩齿咽唾补肾固肾。《黄帝内经》认为,齿为骨之余,肾主骨;叩齿可固肾健骨;唾液是肾精所化,咽唾有益养肾。具体方法是:选择一处安静的地方,静下心来,先叩齿:牙齿上下相互叩击36~72次,然后用舌头在口腔壁跟牙齿之间,顺时针、逆时针搅动若干次,口里存有津液后,鼓漱几次,然后分三次咽下。此外,肾主,养肾则不能过度。
5.养筋。《说文解字》中,筋是“肉之力也,从肉,从力,从竹”。也就是说,附着在骨关节周围的筋,像竹子一样坚韧,能让关节屈伸有力。筋的功能衰退,会导致关节病变,常见如腰椎病、颈椎病、膝关节病、肩周病等一系列问题。对此,翟双庆表示,养筋,首先要避免过度锻炼。筋就像是橡皮筋,它有弹性的限度,反复抻拉次数过多,就会损伤其弹性,另外,拉扯的时间过长,也会损伤其弹性。因此,古人有“久行伤筋”一说。
调养要点:翟双庆解释,因肝主筋,筋的功能变化,与肝气、肝血功能密不可分。养好肝,筋的功能也会得到改善。,避免熬夜。夜晚是休息的时候,人卧则血归于肝,肝藏血,但若肝释放气血能量,支撑自己活动,就会消耗肝的气血,长此以往,伤筋伤骨。第二,注意饮食。养肝气、肝血,要少吃肥甘厚味,可适当吃些动物肝,核桃、松子等果仁类食物也有助养肝。第三,调节情志。怒伤肝,保持情绪稳定,有利于维护肝 健康 。
,翟双庆总结,《黄帝内经》早有提示,“生病起于过用”,意思是一切病症都源于我们对自身的过度使用。无论心神、气血、筋骨,适度运用有利身心;过度使用,则容易出现“过劳”,损害 健康 。正值秋季,自然万物均呈现出“收”的状态,此时 养生 也应以“收”为主,比如收阳气,不要过分劳累和过度出汗;收情志,保持情绪平和。
中医临床必读名著
中医临床必读名著
中医,一般指以汉族劳动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这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中医临床必读名著,希望大家喜欢。
中医临床必读名著
【基础部分】
1、名老中医之路(精装),周凤梧、张奇文,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9787533140724。
2、医学源流论(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徐大椿,人卫,9787117088343。
3、冷庐医话(中医经典文库),陆以湉,中医,9787800894022。
4、步入中医之门1:道少斋中医讲稿(第2版),毛以林,军医出版社,97875044893。
5、我是铁杆中医:彭坚学术观点与临床心得集(增订本),彭坚,人卫,9787117185745。
【内经部分】
一、原文及校注
1、黄帝内经素问(中医临床必读丛书),田代华,人卫,9787117067225。
2、黄帝内经素问(新版梅花本),人卫,9787117153317。
3、黄帝内经素问校注(中医古籍整理丛书重刊),郭蔼春,人卫,9787117171175。
4、黄帝内经素问校释(第二版,上下册),山东中医学院,人卫,9787117110785。
5、灵枢经校释(第二版),河北医学院,人卫,9787117108409。
6、灵枢经(校勘本),刘衡如,人卫,9787117170741。
7、灵枢经(中医临床必读丛书),田代华,人卫,9787117067157。
二、古代注本
1、类经(中医典籍丛刊),张介宾,中医古籍出版社,9787515212517。
2、黄帝内经太素(中医典籍丛刊),杨上善,中医古籍出版社,9787515213170。
3、黄帝内经素问吴注(黄帝内经名家评注选刊),吴昆,学苑,9787507740752。
4、内经知要(中医临床必读丛书),李中梓,人卫,9787117086271。
5、素问灵枢类纂约注(古医籍整理丛书),汪昂,中医,9787513230957。
6、素问直解(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名著),高士宗,医科技,9787506763264。
7、灵枢注证发微(黄帝内经名家评注选刊),马莳,学苑,9787507728606。
8、灵素节要浅注(陈修园医学丛书),陈修园,中医,9787513223607。(所有陈修园相关著作,可用《陈修园医学全书》代替。)
三、现代注解
1、内经(高等中医院校教学参考丛书),程士德,人卫,9787117035。
2、黄帝内经集解:素问·灵枢(套装共2册),龙伯坚,天津科学技术,97875308339。
3、素问三识,胡天雄、多纪元简、多纪元坚,中医,9787513202732。
4、一针疗法:《灵枢》诠用,高树中,济南出版社,9787807104261。
5、黄帝内经类编,王新华,上海辞书,9787532637829。
6、内经精义(中医畅销书选粹·医经索微),周信有,中医,9787513210270。
四、医案及其他著作
1、黄帝内经临证指要(藏象篇),陈明,学苑,9787507726497。
2、王洪图黄帝内经临证发挥,翟双庆,人卫,9787117074605。
3、难经校注(中医古籍整理丛书重刊),人卫,9787117171960。
4、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七篇讲解(现代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方中,人卫,9787117088565。
5、五运六气三十二讲,柳少逸,中医,9787513224727。
【伤寒论部分】
一、原文及校注
1、伤寒论(中医临床必读丛书),钱超尘等整理,人卫,9787117067249。
2、伤寒论校注(中医古籍整理丛书重刊),刘渡舟,人卫,9787117171021。
3、伤寒论(医道传承丛书),邱浩重校,学苑,9787507741735。
二、古代注本
1、伤寒论条辨,方有执,学苑,9787507734027。
2、尚论篇,喻嘉言,学苑,9787507733716。
3、伤寒来苏集,柯琴,中医,9787800896781。
4、伤寒论后条辨·读伤寒论赘余,程应旄,中医,9787802317581。
5、伤寒贯珠集,尤在泾,中医,9787802314573。
6、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中医临床必读丛书,上册),吴谦,人卫,9787117076333。
三、现代注解
1、李培生医书四种,李培生,人卫,9787117117463。
2、伤寒论译释(第四版),南京中医大学,上海科学技术,97875323992。
3、伤寒论(高等中医院校教学参考丛书,第二版),李培生等,人卫,9787117028。
4、李克绍医学文集,李克绍等,山东科学技术,9787533142483。
5、伤寒论(中医学高级丛书,第二版),熊曼琪等,人卫,9787117138680。
6、刘渡舟伤寒论讲稿,刘渡舟,人卫,9787117096126。
7、伤寒论求是(修订版),陈亦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9787547810019。
8、伤寒新解与六经九分应用法(中医师承学堂),张再良,中医,9787513211826。
9、名老中医带教录,巫君玉,人卫,9787117165006。
10、寒温统一论,万友生,中医,9787513235846。
11、伤寒常变论,何毅,中医,9787802310063。
12、伤寒论集解,聂惠民等,学苑,9787507718881。
四、医案及其他著作
1、许叔微医案集按,赵兰才,华夏出版社,9787508060。
2、经方实验录,曹颖甫,医科技,9787506769921。
3、皕一选方治验实录(上),陶御风等,人卫,9787117131551。
4、伤寒名医验案精选,陈明等,学苑,9787507712575。
5、名医经方验案,聂惠民,人卫,9787117108430。
【金匮要略部分】
一、原文及校注
1、金匮要略(中医临床必读丛书),何任等,人卫,
2、金匮要略校注,何任,人卫,9787117171953。
3、元邓珍本《新编金匮方论》校注,梁永宣,学苑,9787507734324。
二、古代注本
1、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见伤寒论部分
2、金匮要略心典,尤怡,中医中医,9787800890161。
3、金匮要略浅注,陈修园,中医,9787513223584。
4、高注金匮要略,高学山,中医古籍出版社,9787515203409。
三、现代注解
1、王维川金匮心释,王渭川,中医,9787513236393。
2、金匮篇解,程门雪等,人卫,9787117155038。
3、金匮要略(中医学高级丛书,第二版),陈纪藩,人卫,9787117142229。
四、医案及其他著作
1、重订补注《南雅堂医案》,马昆等,军医,97875030933。
2、张聿青医案,张乃修,人卫,9787117076142。
2、金匮名医验案精选,陈明,学苑,9787507710595。
3、皕一选方治验实录(上),陶御风等(同伤寒论部分)
【温病学部分】
一、古代著作
1、温疫论,吴有性,人卫,9787117086622。
2、温热论·湿热论,叶桂、薛雪,人卫,9787117086615。
3、温热经纬,王孟英,人卫,9787117067218。
4、温热条辨,吴鞠通,人卫,9787117067201。
5、伤寒温疫条辨(市面缺货)
6、时病论,雷丰,人卫,9787117086776。(缺货则:中医,9787513203487。)
7、六因条辨,陆廷珍,人卫,9787117095785。
8、三订通俗伤寒论,俞根初,中医古籍,9787801740427。
9、随息居重订霍乱论,王孟英,中医,9787802315129。
二、现代著作
1、温病源流论,刘祖贻等,军医,97875073244。
2、温病方证与杂病辨治(增订本),张文选,9787506788380。
3、叶案发微,俞岳真,中医,9787513220248。
4、叶天士诊治大全(修订本),陈克正,中医,9787513213974。
三、医案及其他著作
1、临证指南医案(中医临床必读丛书),苏礼等整理,9787117076159。
2、全国名医验案类编,何廉臣,科学技术,9787530468265。
3、温病名方验案说评,陈明,学苑,9787507717822。
4、未刻本叶天士医案发微,潘华信,江苏科学技术,9787553721958。 ;
《黄帝内经(部)》免费在线听mp3音频资源,求百度网盘
《黄帝内经(部)》免费在线听mp3音频百度网盘资源
链接:
?pwd=qrc3 提取码: qrc3
翟双庆带您进入《黄帝内经》的神奇中医养生世界。
黄帝内经是什么?
黄帝内经
简称《内经》,原为18卷。其中9卷名《素问》;另外9卷无书名,汉晋时被称为《九卷》或《针经》,唐以后被称为《灵枢》,非一人一时之作,主要部分形成于战国时期。注重整体观念,既强调人体本身是一整体,又强调人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生理、病理现象,指导诊断与治疗;把阴阳的对立统一看成是宇宙间万事万物产生、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人体在正常情况下阴阳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被破坏,就会生病,强调精神与因素对人体及疾病的影响及疾病的预防,反对迷信神。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标志着医学发展到理论总结阶段。该书在医学有很高地位,后世历代有所成就医家,无不重视此书。部分内容曾被译成日、英、德、法等文字,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亦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翟双庆:《黄帝内经》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内经》是一本医学著作,也是一部百科全书。中西医对“人”的认识有何不同?中医以人体为主,把人放在自然界当中,与自然界是一个整体,这是它的整体观思想。因时养生。
一本书,医学的
一本讲中医的书
一本讲养生的书
中医大学翟双庆在什么地方坐诊
中医大学博士生导师-翟双庆:
翟双庆,男,1962年12月生,、医学博士、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医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学管理处处长,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评建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中医教育》杂志副主编。中华中医学会内经专业委员会委员、秘书长,内经教学研究会委员、秘书组长,市中医学会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中医教学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医学教育科学研究分会常务理事等。
工作领域:《内经》教学与文献、实验和临床研究,中医临床门诊,中医教育研究与教学管理等。
研究方向:《内经》藏象理论研究;《内经》五藏神研究;《内经》理论体系研究;《内经》体质研究。
科研情况:现作为主要参加人参加、局部级及校级课题9项,其中作为主持人承担中医管理局课题2项。现已出版专著及教材十余部、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获奖情况:96年获市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称号;作为总副主编及第七编主编的《黄帝内经研究大成》获第四届图书奖、首届立夫医学著作奖、99年全国科技图书暨科学技术进步奖(著作类)一等奖、99年中医管理局中医基础研究二等奖(排序第二);腑与神志关系的研究获2003年中医大学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并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通讯地址: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1号中医大学教学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