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四家与代表作 元四家代表作品介绍
元代有那四大家
绘画史上,经常把一个时期或某一地区突出的几个画家相提并论,作为代表,并冠上数目。“元四家”,是指元代四个突出的山水画家:黄公望、倪瓒、吴镇和王蒙。他们的山水画代表了山水画史上的一个高峰。 山水画是画中重要的画科。起初,山林、树木只是作为人物画的陪衬,画得比人物还小。在隋朝展子虔所画的《游春图》中,山水已经成为表现的主体。唐代山水画达到成熟,出现了李思训家族的青绿山水,和韦偃、张躁等人的泼墨山水。到了宋代,山水画达到鼎盛,山水画家灿若群星,以雄劲挺拔为特色的“北方派”有李成、范宽、郭忠恕等,以淡墨轻岚为特色的“南方派”有董源、巨然为代表,人们比喻当时山水画坛的繁荣是“千岩竟秀,万壑争流”。宋代山水画的共同特点也像当时的花鸟、人物画一样,强调师法造化,比较写实。元代画家在这样的基础上,把山水画又推上一个新的高峰。 黄公望(1269—1354),常熟人,年青时作过小官,因别人的事牵连入狱。出狱后改名“一峰”,并当了道士,开始画画。50岁后隐居杭州,专心于山水画创作。黄公望得到舅舅赵孟(兆页)的传授,融合宋代各大家之所长,到了晚年,又“卧青心,望白云”,深入到大自然中观察体悟,形成自己“气清质实,骨苍神腴”的艺术风格。他的代表性作品《富春山居图》,花了七年时间完成,高33厘米,横长396.6厘米。将富春江两岸数百里精萃收聚于笔下。画家中锋、侧锋兼施,尖笔、秃笔并用,长短干笔皴擦,湿笔披麻,浑成一体。 倪瓒(1301—1374)是无锡人,家境富足。朱元璋后,他弃家出走。“扁舟蓑笠,往来湖泖之间”达二十年之久。他的画主要表现太湖一带风光,取平远法构图,简略旷远。他善用侧锋淡墨,干笔皴擦,作品笔墨精粹,意境幽远。代表作品有《渔庄秋霁图》、《紫芝山房图》、《江岸望山图》。倪瓒主张绘画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多为文人画家所称道。 吴镇(1280—1354),浙江嘉兴人,博学多识,性情孤傲,隐居乡里,在杭州以卖卜为生。他的画师承巨然,善用湿墨,充分发挥水墨_k的特性。他的画风沉郁苍莽。传世作品有《嘉禾八景图》、《水村图》等。王蒙(1308—1385),湖州人,生活于元末明初,明初曾任泰安知州,后被牵连入狱而。他从小向外祖父赵孟b学画,长大后与黄公望、倪瓒多有交往。他作画喜用焦墨渴笔,点细碎苔点,画面繁密充实。他善画江南林木丰茂的景色,湿润华滋,意境幽远。代表作品有《青卞隐居图》、《夏日山居图》、《春山读书图》等。 “元四家”的作品更注重笔墨技巧,更讲究意境神韵,使山水画的美学价值更加提高。但由于对末落王朝的怀恋意识和情结,也由于文人艺术思潮的影响,他们的作品偏于淡远、萧疏、幽深,从某种意义上说,比较脱离现实。“元四家”的作品对相继的明清山水画发生了巨大的影响。
元四家与代表作 元四家代表作品介绍
元四家与代表作 元四家代表作品介绍
元四家与代表作 元四家代表作品介绍
赵孟頫 、吴镇、黄公望、王蒙.还有说是这样的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
元朝有哪些代表人物?分别有哪些代表作品?
元曲:元曲四大家,即四位着名的散曲作家-关汉卿、马致远、郑、白朴,又称“关、马、郑、白”,另外还有王实甫、乔吉甫,世称六大家。典型作品如关汉卿的《窦娥冤》,《单刀会》,王实甫的《西厢记》。
绘画:在山水画方面,由于蒙古朝廷轻视,多所贬抑,知识分子有不愿出仕异族朝廷者,多避居山林,与友朋往来,其中不乏有以书画交谊。此时的绘画脱离了宫廷气氛,文人画获得了突出的发展。文人画多取材山水、花鸟,借以抒发“性灵”和个人抱负。画家标举士气,崇尚品藻,讲究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并开启重视诗、书修养的文人条件。画家以“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为代表,并开启后来山水画主流。
仕元庭的画家也对绘画有重要影响。如赵宋后嗣的赵孟_,官拜刑部尚书的高克恭,以及如润、柯九思、任仁发、唐棣等。赵孟_提倡复古,主张青绿设色和古朴的山水构图,的作品如《鹊华秋色图》可为代表。而由于艺术在元代颇为活跃,多有壁画及外销画作流传,《永乐宫壁画》是此类绘画的代表作。
书法:元代代表性的书法家是赵孟_,他出身于赵宋宗室,却在大元国出仕。赵孟_在书法方面成就非常全面,篆、隶、真、行、草各体皆精,尤其是他的楷书,风格典雅秀美,人称“赵体”,与颜真卿的“颜体”、柳公权的“柳体”、欧阳询的“欧体”齐名,至今仍是受人们喜爱的楷书之一。鲜于枢与赵孟_齐名,但影响略小,尤其擅长行、草书。与他们同时代的书法家邓文原则擅长章草,是研习这种古书体不多见的名家之一。康里__稍晚于赵孟_,也以草书名世,是少数民族书法家的代表人物。
史学:元代的史学有丞相脱脱主编的《宋史》、《辽史》、《金史》。
农学:鲁明善的《农桑衣食撮要》是月令体农书中古的一部,王祯的《农书》是部对全国农业进行系统研究的农书。
画家中号称“元四家”的是哪几个?
“元四家”元代山水画的四位代表画家的合称。主要有二说:一是指赵孟頫 、吴镇、黄公望、王蒙四人,见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附录》。二是指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人,见明代董其昌《容台别集·画旨》。第二说流行较广。 也有将赵孟頫、高克恭、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合称为“元六家”。
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
“元四家”各自的艺术特点
“元四家”都擅长水墨山水并兼工竹石,为典型的文人画风格,各自的艺术特点如下:
1、黄公望:擅画山水,其画注重师法造化,以书法中的草籀笔法入画,有水墨、浅绛两种面貌,笔墨简远逸迈,风格苍劲高旷,气势雄秀。所作水墨画笔力老到,简淡深厚,又于水墨之上略施淡赭,世称“浅绛山水”。晚年以草籀笔意入画,气韵雄秀苍茫。
2、王蒙:作品以繁密见胜,重峦叠嶂,长松茂树,气势充沛,变化多端,喜用解索皴和牛毛皴,干湿互用,寄秀润清新于厚重浑穆之中,苔点多焦墨渴笔,顺势而下。兼攻人物、墨竹,并擅行楷。
3、倪瓒: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书法从隶书入,有晋人风度,亦擅诗文。
4、吴镇:擅画山水、梅花、竹石。山水师法董源、巨然,兼取马远、夏圭,干湿笔互用,尤擅带湿点苔。水墨苍莽,淋漓雄厚。喜作渔父图,有清旷野逸之趣。墨竹宗文同,格调简率遒劲。精书法,工诗文。
扩展资料
元四家是指元代山水画的四位代表画家的合称。流行的说法指的是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人,元四家的画风虽各有特点,但主要都从五代董源、北宋巨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重笔墨,尚意趣,并结合书法诗文,是元代山水画的主流,对明清两代影响很大。
元四家四人均是江浙一带人,他们生活在元末动乱之际,在艺术上都受到赵孟頫的影响,通过他们的探索和努力,使山水画的笔墨技巧达到了一个高峰,对后世的绘画,尤其是“南宗”一派影响巨大。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元四家——指元代的四位画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他们的创作集中体现了元代山水画的成就。四家既有各自的鲜明个性特点,又都具有元代山水画的时代风貌。他们强调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状物寄情,属于典型的文人画,对明、清绘画影响巨大。
黄公望(1269~1354)
元代画家,书法家,元四家之一。原姓名陆坚,因过继浙江永嘉黄氏,遂改姓名,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井西老人等。关于他名与字的来历,颇有趣味。因黄公望父亲得子后,友人来贺,说:“黄公望子久矣!”,因而黄父为其取名作“公望”,字子久。江苏常熟人。曾做过小吏,因受累入狱,出狱后隐居江湖,入全真派。工书法,善诗词、散曲,颇有成就,50岁后始画山水,师法赵孟頫、董源、巨然、荆浩、关仝、李成等,晚年大变其法,自成一家。其画注重师法造化,常携带纸笔描绘虞山、三泖、九峰、富春江等地的自然胜景。以书法中的草籀笔法入画,有水墨、浅绛两种面貌,笔墨简远逸迈,风格苍劲高旷,气势雄秀。黄公望的绘画在元末明清及近代影响极大,画史将他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著《山水诀》,阐述画理、画法及布局、意境等。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溪山雨意图》、《剡溪访戴图》、《富春大岭图》等传世。黄公望的山水画,很多创作于70岁以后,在富春江畔创作的《富春山居图》,长636.9厘米,高33厘米,用水墨技法描绘南方富春江一带的秋天景色。在构思时,他跑遍了春江两岸,用六、七年时间才画成,画面表现出秀润淡雅的风貌,气度不凡。他在创作风格上主张学习前人,并提出见到好山好水就随时写生,不被动绘画创作。 作为地位显赫的富贵文人画家,王原祁更关注纯真的绘画语言,他"为艺术而艺术"的迷狂心态,值得后人学习。
吴镇一生贫寒,曾卖卜为生。性情孤峭,尝隐居自适,少与文士缙绅往来,当时鲜有知者。他博学多识,性情孤高,开始不轻易给人画画。他说“二十年后不复如此”,后来果然成名。工草书,能诗,擅善水墨山水。他的作品较多,有《渔父图》(故宫博物院藏),《清江春晓图》,《秋江渔隐图》,《双松平远图》(在)。《嘉禾八景图》等作品。其中《渔父图》,寄寓他向往自然,隐遁避世的思想。
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诗人。一说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又署云林子,或云林散人,别号荆蛮民、净名居士、朱阳馆主、莆闲仙卿、幻霞子、东海农、无住庵主、绝听子、曲全叟、沧海漫士、懒瓒、东海瓒、奚元朗。无锡(今属江苏)人。世居无锡祗陀里,多乔木,建堂名云林,因以云林自号。他一生不做官,其家是吴中有名的富户;但倪瓒不愿管理生产,自称"懒瓒",亦号"倪迂"。性好洁,服巾日洗数次,屋前后树木也常洗拭。家中藏书数千卷,亲手勘定。擅山水、竹石、枯木等,其山水师法董源、荆浩、关仝、李成 ,加以发展 , 画法疏简 ,格调天真幽淡。作品多画太湖一带山水,构图平远,景物极简,多作疏林坡岸,浅水遥岑。用笔变中锋为侧锋,折带皴画山石,枯笔干墨,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风格萧散超逸。墨竹萧爽清丽。论画主张抒发主观感情,认为绘画应表现作者“胸中逸气”,不求形似,说“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其绘画实践和理论观点,对明清文人画家有很大影响,享誉极高,画史将他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元四家。工书法,擅楷书,古淡秀雅,得魏晋人风致。作品有:《江岸望山图》、《竹树野石图》、《溪山图》、《六君子图》、《水竹居图》、《松林亭子图》、《狮子林图》卷、《西林禅室图》、《幽 寒松图》、《秋林山色图》、《春雨新篁图》、《小山竹树图》、《容膝斋图》、《修竹图》、《紫兰山房图》、《梧竹秀石图》、《新雁题诗图》等。有《水竹居图》、《容膝斋图》、《渔庄秋霁图》、《虞山林壑图》、《幽涧寒松图》、《秋亭嘉树图》、《怪石丛篁图》、《竹枝图》等传世。王冕《送杨义甫访云林》说,倪瓒"牙签曜日书充屋,彩笔凌烟画满楼"。
王蒙元画家。字叔明,号香光居士,湖州(今浙江吴兴)人。王蒙能诗文,工书法。尤擅画山水,得外祖赵孟頫法,以董源、巨然为宗而自成面目。写景稠密,布局多重山复水,善用解索皴和渴墨苔点,表现林峦郁茂苍茫的气氛。山水之外,兼能人物。所作对明、清山水画影响甚大,仅次于黄公望,后人将其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合称为“元四家”。传世的代表作《青卞隐居图》、《春山读书图》,上海博物馆藏;《葛稚川移居图》,故宫博物院藏;《秋山草堂图》,博物院藏。
元代山水画的四位代表画家的合称。主要有二说:一是指赵孟頫
、吴镇、黄公望、王蒙四人,见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附录》。二是指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人,见明代董其昌《容台别集·画旨》。第二说流行较广。
也有将赵孟頫
、高克恭、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合称为“元六家”。画风虽各有特点,但主要都从五代董源、北宋巨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重笔墨,尚意趣,并结合书法诗文,是元代山水画的主流,对明清两代影响很大。
吴镇(1280-1354),浙江嘉兴人,博学多识,性情孤傲,隐居乡里,在杭州以卖卜为生。他的画师承巨然,善用湿墨,充分发挥水墨画的特性。他的画风沉郁苍莽。传世作品有《嘉禾八景图》、《水村图》等。
王蒙(1308-1385),湖州人,生活于元末明初,明初曾任泰安知州,后被牵连入狱而。他从小向外祖父赵孟 学画,长大后与黄公望、倪瓒多有交往。他作画喜用焦墨渴笔,点细碎苔点,画面繁密充实。他善画江南林木丰茂的景色,湿润华滋,意境幽远。代表作品有《青卞隐居图》、《夏日山居图》、《春山读书图》等。
黄公望(1269-1354),常熟人,年青时作过小官,因别人的事牵连入狱。出狱后改名"一峰",并当了道士,开始画画。50岁后隐居杭州,专心于山水画创作。黄公望得到舅舅赵孟 的传授,融合宋代各大家之所长,到了晚年,又"卧青心,望白云",深入到大自然中观察体悟,形成自己"气清质实,骨苍神腴"的艺术风格。他的代表性作品《富春山居图》,花了七年时间完成,高33厘米,横长396.6厘米。将富春江两岸数百里精萃收聚于笔下。画家中锋、侧锋兼施,尖笔、秃笔并用,长短干笔皴擦,湿笔披麻,浑成一体。
倪瓒(1301-1374)是无锡人,家境富足。朱元璋后,他弃家出走。"扁舟蓑笠,往来湖泖之间"达二十年之久。他的画主要表现太湖一带风光,取平远法构图,简略旷远。他善用侧锋淡墨,干笔皴擦,作品笔墨精粹,意境幽远。代表作品有《渔庄秋霁图》、《紫芝山房图》、《江岸望山图》。倪瓒主张绘画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多为文人画家所称道。
元代山水画的四位代表画家的合称。主要有二说:一是指赵孟頫 、吴镇、黄公望、王蒙四人,见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附录》。二是指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人,见明代董其昌《容台别集·画旨》。第二说流行较广。 也有将赵孟頫 、高克恭、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合称为“元六家”。画风虽各有特点,但主要都从五代董源、北宋巨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重笔墨,尚意趣,并结合书法诗文,是元代山水画的主流,对明清两代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