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活胜湿汤方歌_羌活胜湿汤方歌趣味方歌

谦斋中医处方学——病因十四纲辨证(湿)辩证

28.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治宜:

四、湿

羌活胜湿汤方歌_羌活胜湿汤方歌趣味方歌羌活胜湿汤方歌_羌活胜湿汤方歌趣味方歌


羌活胜湿汤方歌_羌活胜湿汤方歌趣味方歌


A.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B.清营养血,化痰安神 C.清营解毒,活血化瘀

湿邪包括潮气和雾露之气,它的性质阴寒凝滞,能郁遏阳气,并阻碍人体气机的流畅。不但弥漫胸腔令人昏闷、呕恶,或浸润肌肉、经络、关节发生沉重、麻木、酸疼,还会停留内,生痰积水。

A.芍 B.大黄 C.木香 D.当归 E.黄连

湿从外来者为外湿,从内生者为内湿,内湿和脾关系为密切,凡湿邪内阻能使脾运不健,脾运不健亦能产生湿邪。同时,湿邪能和风、寒、暑邪结合成风湿、寒湿、暑湿等证;也能和不同性质的热邪相结合,成为缠绵难愈的湿热证。

治法,外湿宜汗,内湿轻者宜化,重者宜化兼渗利,既积成水并可攻逐。

(一)伤湿

【主证】

鼻塞、头胀如裹、胸闷、全身沉重倦怠、四肢关节烦疼或有低热、脉象浮濡、舌苔薄白或腻。

伤湿亦属外感,与伤风感冒不同之点,在于发热不高或仅下午微热,头重觉胀,很少剧烈疼痛,缺少咳嗽等肺见证,多见肠胃方面的口黏、口淡、舌腻、食呆、胸膈痞满等证状。

1.苦温辛散法。

2.疏风胜湿法。

【论】

治表湿当微汗,忌大发汗,否则湿不尽而阳气反伤,取苦温辛散,方如神术散。湿恋经络,亦可用风祛除,方如羌活胜湿汤。

【歌诀】

伤湿寒胀关节疼,苔腻微热闷沉重;

苦温辛散风胜湿,神术散表羌活胜。

【歌诀解释】

前两句,概括了伤湿的主证,证见鼻塞、头胀如裹、四肢关节烦疼、苔腻,或有低热、胸闷、全身沉重等。后一句,“神术”为神术散,“羌活”为羌活胜湿汤。

(二)停湿

【主证】

胸闷、脘痞、食欲不振、口内黏淡、恶心呕吐、嗳气、腹满、濡泻、小溲短少、足肿、肢体困倦、口不渴、渴亦不能多饮且喜热饮、脉象濡缓、舌苔白滑浮腻。

过食生冷瓜果膏粱厚味,损伤脾阳,易引起内湿,故多见肠胃功能迟钝及气机郁滞现象。临床证状以舌腻、口不作干、胸闷、泛恶、不利等为多见,因为湿属阴邪,很少热证,倘见热证须留意是否湿热同病。

1.芳香化湿法。

2.苦温燥湿法。

3.淡渗利湿法。

【论】

内湿轻者用芳香化之,方如不换金正气散;重者宜苦温燥之,如平胃散;燥之不去,可用渗利,使从排出,前人所谓“治湿不利非其治也”,如渗湿汤。

【歌诀】

停湿闷腻恶不利,不渴足肿泻嗳气;

芳化苦燥淡渗湿,不换平胃渗湿利。

【歌诀解释】

前两句,归纳了停湿的主证,证见胸脘痞闷、苔腻、恶心呕吐、不利、口不渴、足肿、濡泻、嗳气等。后一句,“不换”为不换金正气散,“平胃”为平胃散,“渗湿”为渗湿汤。

【兼证和治法】

1、风湿:见“风”纲。

2、寒湿:湿本阴邪,与寒邪极易结合,在经络为着痹疼痛;在内为胃脘痞痛,腹胀、泄泻等。治法不离温化,前者如除湿蠲痹饮,后者如生附除湿汤。

3、暑湿:伤暑夹湿,发于夏季,见“暑”纲。

5、痰湿:积湿生痰,见“痰”纲。

(三)积水

【主证】

面目浮肿、身肿、四肢肿或腹部独大、气喘、心悸、两胁疼痛、不利、脉象浮迟或弦紧或沉细。

肿与胀类似,肿属于水,胀则属气。肿多先起于头面,或先起于足胫,然后全身皆肿;胀则以腹腔为主。水肿按之如糟囊,下陷不起,气胀叩之[插图]然。水肿皮薄明亮,气胀皮色不变。

1.发汗消肿法。

2.分消行水法。

4.温运逐化法。

【论】

上肿曰风,下肿曰水,故腰以上肿宜发汗,方如麻杏苡甘汤;腰以下肿宜利,如小分清饮。上下皆肿则发汗和利同用,《内经》称为开门(指汗孔),洁净府(指膀胱),后人也叫上下分消。

【歌诀】

积水面身肢腹肿,喘悸不利两胁痛;

发汗分消利气温,麻苡小分舟真用。

【歌诀解释】前两句,涵概了积水的主证,证见面目浮肿、身肿、四肢肿、腹部独大、气喘、心悸、不利、两胁疼痛等。后一句,“麻苡”为麻杏苡甘汤,“小分”为小分清饮,“舟为”舟车丸,“真”为真武汤。

总结:湿分为伤湿、停湿、积水。

湿从外来者为外湿,从内生者为内湿。内湿与脾关系为密切,且湿性黏滞缠绵,又常与风、寒、暑等其他外邪相结成疾。大体而言,外湿宜汗,内湿轻者宜化,重者宜化兼渗利。

伤湿采用苦温辛散法、疏风胜湿法。

停湿采用芳香化湿法、苦温燥湿法。

积水采用发汗消肿法、分消行水法、利气逐水法、温运逐化法。

【方剂选要】

1、神术散:苍术、防风、甘草。

3、不换金正气散:藿香、半夏、厚朴、陈皮、苍术、甘草。

4、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

5、渗湿汤:苍术、白术、茯苓、陈皮、泽泻、猪苓、甘草。

6、除湿蠲痹饮:苍术、白术、茯苓、羌活、泽泻、陈皮、甘草、姜汁、竹沥。

7、生附除湿汤:附子、苍术、白术、厚朴、木瓜。

9、小分清饮:茯苓、泽泻、猪苓、苡仁、枳壳、厚朴。

10、舟车丸:甘遂、大戟、芫花、大黄、轻粉、黑丑、青皮、陈皮、木香、槟榔。

11、真武汤:附子、白术、茯苓、白芍、生姜。

【物分类】

1、化湿:藿香、砂仁、苡仁、佛手、陈皮。

2、燥湿:苍术、半夏、厚朴、草果。

3、利湿:茯苓、猪苓、泽泻、防己、通草、车前子、大腹皮、冬瓜皮。

4、泻水:甘遂、芫花、大戟、黑丑、商陆。

5、风祛湿:羌活、独活、防风、白芷。

摘自:谦斋医学文稿/秦伯未著;孙其新,孙丽那编.—:中出版社

羌活胜湿汤的功效

羌活胜湿汤的功效

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剂中方剂,叫羌活胜湿汤,有很好的发汗、祛湿的作用。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羌活胜湿汤的功效,希望对大家有用!

羌活胜湿汤的功效

1、羌活胜湿汤对于感冒、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肌炎、神经性头痛等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2、羌活胜湿汤是治风湿的常用,能够治疗头痛身重、腰脊疼29.物配伍上,体现分经论治的基本结构的方剂是:痛、苔白脉浮等情况。

羌活的功效与作用

1、羌活与防风、白芷、E.以上都不是细辛等一起服用,能够治疗疏风散寒、治疗风寒感冒、恶寒、发冷发热等感冒。

2、由于湿寒入侵导致的关节疼痛、腰酸背痛等情况,可以用羌活来治疗,这样具有很好的止痛效果。

3、羌活有对抗心肌缺血的作用,它能够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从而达到抵抗心肌缺血的作用。

4、羌活有预防血栓的形成。

5、男性如果存在经常腰膝酸软,并且无精打采的症状,可能是因为身体内的寒症过重。如果是这样的情况,可以选择服用羌活。

以上是羌活胜湿汤8、麻杏苡甘汤:麻黄、杏仁、苡仁、甘草。的功效,对于人体有一定的帮助,大家可以根据情况来选择哦!小编希望大家身体能够健健康康的!

羌活胜湿汤与九味羌活汤的组成物中均含有的是

三、羌活胜湿汤。羌活胜湿汤对风湿、类风湿关节伴有关节湿气引起关节疼痛,或者头身困重4、湿热:湿邪和热邪合并发病,见“火”纲。的患者效果非常好;

该题考查羌活胜湿汤与九味羌活汤的组成。羌活胜湿汤功能祛风,胜湿,止痛,主治风湿在表之痹症,由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甘草、蔓荆子、川芎组成。九味羌活汤功能发汗,兼清里热,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由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香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组成(A对BCDE错)。记忆: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羌活胜E.吴茱萸、人参、白术、甘草湿独防风,蔓荆藁本草川芎,祛风胜湿通经络,善治周身风湿痛

性歌括(1)

3.利气逐水法。

1.现存早记载方剂的医书是:

A.《伤寒杂病论》 B.《五十二病方》 C.《黄帝内经》 D.《太平圣惠方》 E.《医方集解》

2.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的医书是:

A.《伤寒杂病论》 B.《五十二病方》 C.《黄帝内经》 D.《太平圣惠方》

E.《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A.《伤寒杂病论》 B.《五十二病方》 C.《黄帝内经》 D.《普济方》

E.《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A.《太平圣惠方》 B.《千金方》 C.《普济方》 D.《伤寒明理论》 E.《医方集解》

5.首推以病证分类的医书是:

A.《黄帝内经》 B.《五十二病方》 C.《伤寒杂病论》 D.《景岳全书 》

E.《普济方》

6.以下哪一项不属“八法”的范畴:

A.汗、下 B.温、补 C.固、通 D.消、和 E.清、吐

7.“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的论述,始见于:

A.《神农本草经》 B.《伤寒杂病论》 C.《普济方》 D.《黄帝内经》 E.《本草纲目》

8.有关君臣佐使的含义,以下哪一项有错误?

A.君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物

B.臣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次要治疗作用的物

C.佐包括佐助、佐制、反佐

D.臣即辅助君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物

E.使包括引经、调和

9.以下哪一项不是组成变化的方式?

A.味增减变化 B.量增减变化 C.味、量同时增减变化 D.治法更换变化

E.剂型更换变化

10.由小承气汤变为厚朴三物汤属:

A.味增减变化 B.量增减变化 C.剂型更换变化 D.味、量同时增减变化

11.由人参汤变为理中丸属:

A.味、量同时增减变化 B.量、剂型同时变化 C.味、剂型同时变化

D.剂型更换变化 E.量增减变化

12.煎用具忌用:

A.沙锅 B.瓦罐 C.搪瓷器 D.铁锅 E.铝锅

13.有关服时间,如病在上焦者宜:

A.食后服 B.早上空腹服 C.食前服 D.临睡服 E.不拘时服

14.补益剂服时间宜:

15.煎煮解表剂时宜用:

A.文火 B.武火 C.先文火后武火 D.先武火后文火 E.以上均不宜

A.宣剂 B.泄剂 C.轻剂 D.通剂 E.重剂

17.消法的适应证,以下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气血聚结证 B.痰浊壅聚证 C.食滞虫积证 D.水湿停滞证 E.燥屎内结证

18.大枣在十枣汤中的作用是:

D.起反佐作用 E.治疗兼证

19.以下哪一项不是方剂组成变化的依据?

A.兼证的有无 B.邪正的虚实 C.病情的轻重 D.医生的用习惯

E.体质的强弱

20.麻黄汤可用治:

A.外感风寒表虚证 B.外感风寒表实证 C.外感风寒,咳逆痰喘证

D.外感风寒,营卫不和证 E.以上均不是

21.麻黄汤治证的表现无:

A.汗出 B.恶寒发热 C.头疼身痛 D.舌苔薄白 E.脉浮紧

22.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功用的方剂是:

A.银翘散 B.败毒散 C.小青龙汤 D.麻黄汤 E.桂枝汤

23.桂枝汤组成物中无:

A.桂枝 B.芍 C.炙甘草 D.干姜 E.大枣

24.桂枝汤的功用是:

A.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B.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C.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D.发汗祛湿,止咳平喘 E.发汗解表,散寒祛湿

25.桂枝汤中桂枝与芍的配伍意义是:

A.调和营卫 B.发散风寒 C.解肌发表 D.养阴和营 E.调和脾胃

26.患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治宜:

A.麻黄汤 B.麻杏甘石汤 C.三拗汤 D.桂枝汤 E.九味羌活汤

27.九味羌活汤组成物中无:

A.白芷 B.川芎 C.生地 D.黄连 E.苍术

A.羌活胜湿汤 B.麻杏甘石汤 C.桂枝汤 D.九味羌活汤 E.麻黄加术汤

A.九味羌活汤 B.麻黄汤 C.桂枝汤 D.麻黄加术汤 E.三拗汤

30.具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功用的方剂是:

A.小青龙汤 B.麻黄汤 C.麻杏薏甘汤 D.桂枝加芍汤 E.九味羌活汤

31.小青龙汤中五味子的作用是:

A.敛肺止咳 B.敛阴止汗 C.涩肠止泻 D.滋阴敛液 E.以上均不是

32.患者咳嗽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治宜:

A.麻杏甘石汤 B.桂枝汤 C.麻黄汤 D.止嗽散 E.桑菊饮

33.银翘散的功用是:

A.辛温解表,清热解毒 B.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C.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D.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E.辛凉透表,和胃益气

34.患者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治宜:

A.麻黄汤 B.桂枝汤 C.银翘散 D.桑菊饮 E.败毒散

35.患者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治宜:

A.桑菊饮 B.止嗽散 C.麻黄汤 D.银翘散 E.桂枝汤

36.麻杏甘石汤中麻黄配石膏的作用是:

A.宣肺平喘 B.清肺止咳 C.宣肺泄热 D.止咳化痰 E.清胃宣肺

37.败毒散的功用是:

A.发汗解表,散风祛湿 B.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C.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D.助阳益气,解表散寒 E.辛温解表,宣肺平喘

38.有关败毒散中配人参的作用的论述,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A.扶助正气以驱邪外出 B.散中有补,不致耗伤真元 C.资汗源,不致汗之无汗

D.调补正气,防邪深入 E.纯为补虚而设

39.虚人外感风寒,内有痰饮证。治宜:

A.小青龙汤 B.参苏饮 C.败毒散 D.麻黄汤 E.桂枝汤

40.参苏饮的功用是:

A.发汗解表,散寒祛湿 B.助阳益气,解表散寒 C.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D.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E.以上均不是

41.组成中无桂枝的方剂是:

A.麻黄汤 B.桂枝汤 C.九味羌活汤 D.小青龙汤 E.桂枝加桂汤

42.体现“逆流挽舟”法的方剂是:

A.银翘散 B.麻杏甘石汤 C.败毒散 D.麻黄汤 E.桂枝汤

43.银翘散与桑菊饮共有的物是:

A.银花、桑叶 B.连翘、菊花 C.连翘、桔梗 D.杏仁、荆芥 E.竹叶、薄荷

44.大承气汤的功用是:

A.清热凉血 B.峻下热结 C.轻下热结 D.缓下热结 E.攻下热结、益气养血

45.下列哪项不是大承气汤的主治病证:

A.阳明腑实证 B.热结旁流 C.阴虚肠燥证 D.热厥属里热积滞者 E.痉病属里热积滞者

46.患者见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数治宜:

A.小承气汤 B.调胃承气汤 C.黄龙汤 D.大承气汤 E.葛根芩连汤

47.下列除哪项外,均可代表大承气汤的治法:

A.通因通用 B.上病下取 C.急下存阴 D.釜底抽薪 E.增水行舟

48.大黄牡丹汤的功用是:

A.化滞通结,清热解毒 B.清热解毒,行气活血 C.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D.清热解毒,消肿通结 E.攻下热结,急下存阴

49.温脾汤组成物中无:

A.大黄 B.肉苁蓉 C.芒硝 D.干姜 E.人参

A.温里散寒,行气止痛 B.攻下寒积,温补脾阳 C.攻逐寒积,消肿散结

D.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E.泄热通便,滋阴益气

51.济川煎的功用是:

A.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B.攻下寒积,温补脾阳 C.攻逐寒积,温中补虚

D.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E.以上均不是

52.下列关于麻子仁丸组成的论述,哪项是正确的?

C.调胃承气汤加麻仁、杏仁、白芍、蜂蜜 D.调胃承气汤加麻仁、杏仁、白芍、甘草

E.大承气汤加麻仁、杏仁、白芍

A.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B.攻下热结,益气养血 C.攻下寒积,温补脾阳

D.滋阴增液,泄热通便 E.逐水通便,行气消肿

54.十枣汤的服用时间是:

A.中午 B.清晨 C.晚上 D.睡前 E.饭后

55.小柴胡汤与蒿芩清胆汤的共有物是:

A.人参 B.黄芩 C.柴胡 D.青蒿 E.枳壳

56.蒿芩【治法】清胆汤的功用是:

A.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B.和解少阳,和胃化痰 C.清胆利湿,健脾益气

D.调和肝脾,行气解郁 E.分清化浊,利胆退黄

57.具有透邪解郁,疏肝理气功用的方剂是:

A.逍遥散 B.四逆散 C.小柴胡汤 D.蒿芩清胆汤 E.银翘散

58.组成中同时含有白术、白芍的方剂是:

A.补中益气汤 B.逍遥散 C.小青龙汤 D.败毒散 E.大柴胡汤

59.逍遥散的功用是:

A.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B.透邪解郁,理气疏肝 C.清利肝胆,和胃化痰

D.疏肝健脾,行气止痛 E.疏肝理气,活血调经

60.痛泻要方的功用是:

A.补脾理气,化湿和胃 B.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C.补脾去湿,清肠止泻

D.清热燥湿,解毒止泻 E.补脾柔肝,清热止泻

61.半夏泻心汤的功用是:

A.和胃降逆,散结消痞 B.平调寒热,散结除痞 C.降逆化痰,调和肝脾

D.平调寒热,理气和胃 E.补气健脾,散结除痞

62.大柴胡汤的功用是:

A.和解少阳,补脾柔肝 B.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C.清热泻下,散结止痛

D.疏风解表,清热通便 E.清利肝胆,和里泻热

63.汗、下、清三法合于一方的方剂是:

A.大柴胡汤 B.防风通圣散 C.九味羌活汤 D.葛根芩连汤 E.调胃承气汤

64.小柴胡汤治证的表现无:

A.往来寒热 B.心烦喜呕 C.呕吐黄涎 D.口苦咽干 E.胸胁苦满

65.阳郁热厥证,治宜:

A.四逆汤 B.当归四逆汤 C.四逆散 D.大承气汤 E.白虎汤

66.患者腹痛时发,肠鸣泄泻,泻必腹痛,每于情志不畅时发,两胁疼痛,舌苔薄白,脉弦缓。治宜:

A.四逆散 B.半夏泻心汤 C.葛根芩连汤 D.痛泻要方 E.白头翁汤

67.逍遥散中柴胡与白芍、当归的配伍意义是:

A.疏肝健脾 B.疏肝理气 C.疏肝养血 D.柔肝止痛 E.养血健脾

68.具有清热除烦,生津止渴功用的方剂是:

A.黄连解毒汤 B.竹叶石膏汤 C.清暑益气汤 D.清营汤 E.白虎汤

69.银花、连翘在清营汤中的作用是:

A.清热解毒,透热转气 B.疏散风热,清泄里热 C.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D.清热解暑,生津止渴 E.以上都不是

70.清营汤的功用是:

D.清心凉血,活血化斑 E.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71.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散瘀功用的方剂是:

A.清营汤 B.犀角地黄汤 C.竹叶石膏汤 D.黄连解毒汤 E.普济消毒饮

72.黄连解毒汤不宜用治:

A.热盛烦躁 B.血热吐衄 C.热毒发斑 D.湿热黄疸 E.痈疡疔毒

73.患者头面红肿火欣痛,恶寒发热,目不能开,咽喉不利,口渴,舌红苔黄,脉浮数有力。治宜:

A.黄连解毒汤 B.龙胆泻肝汤 C.仙方活命饮 D.普济消毒饮 E.银翘散

74.凉膈散的功用是:

A.泻火通便,清上泄下 B.清热解毒,泻下瘀热 C.泻火通便,利湿退黄

75.患者身热谵语,斑疹紫黑,吐血,衄血,舌绛,脉数。治宜:

A.清营汤 B.犀角地黄汤 C.黄连解毒汤 D.普济消毒饮 E.羚角钩藤汤

76.泻白散的功用是:

D.泻肺利水,平喘止咳 E.养阴润肺,敛气止咳

77.患者下阴肿痒,白浊,带下黄臭,口苦咽干,胁痛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治宜:

A.完带汤 B.导赤散 C.柴胡疏肝散 D.四逆散 E.龙胆泻肝汤

78.患者咳嗽,气喘,口渴欲饮,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治宜:

A.麻杏甘石汤 B.定喘汤 C.桑菊饮 D.泻白散 E.清气化痰丸

79.组成中含有增液汤物的方剂是:

A.竹叶石膏汤 B.清营汤 C.普济消毒饮 D.玉女煎 E.清燥救肺汤

80.患者牙痛,痛连头部,面颊发热,其齿喜冷而恶热,时流牙血,牙龈红肿,口气热臭,口

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

A.玉女煎 B.白虎汤 C.黄连解毒汤 D.清胃散 E.升麻葛根汤

81.胃热阴亏的牙痛证。治宜:

A.知柏地黄丸 B.大补阴丸 C.玉女煎 D.清胃散 E.竹叶石膏汤

82.芍汤组成中无:

A.当归 B.槟榔 C.大黄 D.黄柏 E.官桂

83.在芍汤中体现“通因通用”的物是:

84.患者感暑后身热汗多,心烦口渴,体倦少气,精神不振,短赤,脉虚数。治宜:

A.六一散 B.竹叶石膏汤 C.清暑益气汤 D.桂苓甘露饮 E.生脉散

85.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而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苔少,脉细数。治宜:

A.清骨散 B.清暑益气汤 C.当归六黄汤 D.青蒿鳖甲汤 E.蒿苓清胆汤

86.《温热经纬》与《脾胃论》之清暑益气汤,二方治证的主要区别点是:

A.是否伤气 B.是否伤津 C.是否有暑湿 D.是否有汗出、口渴 E.是否有头痛、发热

A.作为佐助,以行血通脉,消除“后重”之症

B.作为佐制,制约诸之苦寒燥烈

C.作为反佐,防苦寒冰伏病邪,又助行血

D.作为使,引入病所,并行血止痛

88.清胃散的君是:

A.牡丹皮 B.生地黄 C.当归身 D.黄连 E这一剂剂的主要成分是羌活,下面小编给大家拓展一下。.升麻

89.吴茱萸汤的组成是:

A.吴茱萸、人参、干姜、大枣 B.吴茱萸、人参、生姜、甘草

C.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 D.吴茱萸、人参、白术、大枣

90.理中丸的组成是:

A.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 B.人参茯苓白术生姜 C.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

D.人参茯苓白术大枣 E.陈皮人参茯苓甘草

.下列除哪一项外,均为理中丸主治证范畴:

A.小儿慢惊,胸痹由中焦虚寒所致 B.阳虚失血 C.脾胃虚寒的呕吐

D.脾胃寒湿,气机阻滞之脘腹胀痛 E.脾胃虚寒之下利

92.当归四逆汤的功效是:

A.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B.活血化瘀,温经通脉 C.温经散瘀,活血止痛

D.温经补血,散寒通滞 E.活血化瘀,回阳救逆

A.宣肺化痰,止咳 B.通阳消滞,化痰结 C.消痰降气平喘

D.温阳散寒 E.发汗祛湿

94.黄芪桂枝五物汤的主治证是:

A.行痹 B.寒痹 C.血痹 D.湿痹 E.热痹

95.下列除哪一项外,均属四君子汤的主治证候?

A.面色萎白 B.气短懒言 C.食少体倦 D.腹胀肠鸣 E.舌淡脉虚弱

96.脾胃气虚,湿浊阻滞之泄泻证,治宜选用:

A.补中益气汤 B.四君子汤 C.参苓白术散 D.理中丸 E.痛泻要方

97.补中益气汤中能体现“益气升阳”的物配伍是:

A. 黄芪、人参 B.人参、白术 C.黄芪、炙甘草 D.人参、柴胡、升麻 E.黄芪、升麻、柴胡

98.生脉散的功效是:

A.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B.清热涤暑,益气生津 C.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99.患者眩晕心悸,唇爪无华,月经量少,少腹作痛,舌淡,脉细。治宜选用:

100.当归补血汤中黄芪配当归的作用是:

A. 益气生血 B.益气摄血 C.益气活血 D.益气通便 E.以上均非

参考资料:比较羌活胜湿汤与九味羌活汤在功用、主治的异同。 A.清泻50.温脾汤的功用是:肺热,平喘止咳 B.清热宣肺,化痰平喘 C.清气化痰,降气平喘

【】:羌活胜湿汤与九味羌活汤均可祛风胜湿,止头身痛。但九味羌活汤发汗祛湿,兼清里热,解表之力较羌活胜湿汤为著,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之证,以恶寒发热为主,兼口苦微渴;羌活胜湿汤具祛风,胜湿,止痛之功,善祛一身上下之风湿,而解表之力较弱,故主治风16.瓜蒂散属于“十剂”中的:湿客于肌表经络证,以头痛身重,或肩背、腰脊疼痛为主。

健脾祛湿名方是什么?

93.阳和汤中麻黄、白芥子用意是:

健脾祛湿中方子有平胃散、参苓白术散、活胜湿汤、健脾祛湿汤、升阳益胃汤。

87.肉桂在芍汤中的作用是:腹内积水,实证当予逐化,方如舟车丸;阳虚者当温运,如真武汤。治腹水须健中,脾健则水自消;须宣上,肺畅则水自行;须补火,肾命旺则水自化。因为肺主气,肾命主火,脾主健运化湿,言气而三焦决渎在内,言肾命而膀胱气化亦包括在内了。

一、平胃散。平胃散由苍术、陈皮、厚朴几味组成,是健脾祛湿基础方;

二、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临床上有脾胃虚弱、腹泻或腹胀患者经常用;

四、健脾祛湿汤、升阳益胃汤。

【拓展资料】

一、健脾,中医名词,指健运脾气的一种治法。适用于脾气虚弱,运化无力所致的脘腹胀满、溏泄、食欲不振、肢倦乏力等症。常用方如 参苓白术散. 香砂六君子汤等。

健脾,也是补法之一。亦称补脾、益脾。治疗 脾虚、运化功能减弱的方法。用于面色萎黄、疲倦乏力、少气懒言、食欲不振、食后腹胀、溏薄,舌淡苔白,脉缓弱等脾气虚弱证候。常用如参、莲子、 白术、茯苓、 山、 薏苡仁等。方如参苓 白术散。

宜吃具有补脾气作用的食物,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温之物,宜吃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平补食品。忌吃性质寒凉,易损伤脾气的食品,忌吃味厚滋腻,容易阻碍脾气运化功能的食品,忌吃利气消积,容易耗伤脾气的食品。

二、脾是重要的淋巴器官,]位于腹腔的左上方,呈扁椭圆形,暗红色、质软而脆,当局部受打击易破裂出血。脾位于左季肋区胃底与膈之间,恰与第9-11肋相对,其长轴与第10肋一致。正常情况下,左肋弓下缘不能触及。脾分为内、外两面,上、下两缘,前、后两端。内面凹陷与胃底、左肾、左肾上腺、胰尾和结肠左曲为邻,称为面。面近处有一条沟,是神经、血管出入之处,称脾门。外面平滑而隆凸与膈相对,称为膈面。上缘前部有2-3个切迹,称脾切迹。脾肿大时,脾切迹仍存在可作为触诊的标志。在脾附近,胃脾韧带及大网膜中,常可见到暗红色,大小不等,数目不一的副脾。因脾功能亢进作脾切除时,应将副脾一并切除。脾属于网状皮系统,是人体的淋巴器官,其结构基本上与淋巴结相似,由被膜、小梁及淋巴组织构成。其与淋巴结不同的地方是没有淋巴窦,但其中具有大量血窦。

三、支配脾的神经主要是腹腔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由脾门伴随脾动脉进入脾,其中胆碱能神经除与脉管系统伴随分布外,脾组织实质内也有分布,而且分布于不同结构的神经纤维相互连接。脾交感神经对脾免疫功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调节脾血液灌流量和脾免疫细胞功能。脾交感神经电生理活动与内毒素呈剂量依赖关系,内毒素剂量越大,脾交感神经电生理活动强度越高,潜伏期越短,脾血液灌流量越低,说明脾交感神经对内毒素的敏感性较高,能快速调节脾血流量,使之表现出相应的免疫反应。研究还发现全身发热引起的脾交感神经冲动释放,会引起脾细胞因子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其中以IL-1.IL-6为明显,但对免疫功能影响的具体作用还不清楚。脾的神经纤维处于结构不断重塑、功能不断改建之中,这与机体不断接受,免疫系统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同时不断地感受、协调功能、作出应答和调节有关。

中成,独活寄生汤和羌活胜湿汤对应的中成分别是什么?

53.黄龙汤的功用2、羌活胜湿汤:羌活、独活、川芎、藁本、防风、甘草、蔓荆子。是:

独活寄生汤,独活9克、桑寄生15~20克、秦艽10克、防风10克、细辛3~6克、当归6~9克、白芍9克、川芎6~9克、生地12~15克、杜仲9~12克、牛膝9克、人参5~6克、茯苓10克、甘草5克、桂心3~5克,古代医家用此方也有的把独活用三两,其余皆为二两。共为粗末,每次用12~18克,煎水服,每日2次。

A.食后服 B.空腹服 C.食前服 D.临睡服 E.不拘时服

羌活胜湿汤,羌活9克,独活9克,藁木9克,防风9克,川芎6克,蔓荆子9克,炙甘草6克。

九味羌活汤的用量

具体治法:3.我国部成典是:

羌活、防风、苍术各9克,细辛3克,川芎、白芷、生地、黄芩、甘草各6克。

梦见掉了两颗牙齿:暗示今后半年,你将处于幸运之星照耀之下。不论在爱情、金钱、健康、交友等各方面,都将非常如意。

考生梦见掉了两颗牙齿预兆学业成绩:成绩佳,但不可太大意。D.清心凉血,活血散瘀 E.以上都不是

羌活胜湿汤与独活寄生汤均能祛风除湿,如何区别使用?

A.归脾汤 B.逍遥散 C.四物汤 D.当归补血汤 E.以上均非

一个在表 在上 新病; 一个在里 在下久病。 羌活胜湿汤的主证是多汗当风,或久居湿地,风湿之邪着于肌表;独活寄生汤的主证是风寒湿三气痹着日久,肝肾不足,气血两虚所致。

【】:A

羌活与独活的功用很相似,都有祛风胜湿、通痹止痛作用。同时有温燥之性,易损阴血,凡阴虚有热或血虚痹痛证都不能用。

羌活与独活功效虽相似;.但各有特长。羌活性温,味辛、苦,气浓而香烈,所以偏表,上行力大,善手发汗解表,治游风。临床上常用于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头痛和肢体酸疼等症,对上半身骨节疼痛效果较好。常配防风、苍术等用于治感冒风寒。通痹止痛常配姜黄、当归、黄芪等。

独活性温,味辛、苦,气细而香,所以偏.里,下行力大,发汗作用不及羌活。临床上应用于下半身风寒湿邪,如两足湿痹、腰膝酸重疼痛等症。常配桑寄生、杜仲等补肝肾、强筋骨物同用。

据理研究资料,羌活含有挥发油,对真菌有抑制作用;而独活能直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并有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

独活还分牛尾独活和九眼独活。牛尾独活性味功能和主治用法都和独活相似,而九眼独活性味功能是辛、苦,温,能祛风燥湿、活血止痛和消肿。

羌活根茎所含挥发油对布鲁氏杆菌有抑制作用,还可治疗青光眼和破伤风等病。我国西北地区尚有以同科牛尾独活属多种植物的根当作羌活用。

羌活胜湿汤用于风寒湿侵袭人体上半部之实证,A.小承气汤加麻仁、杏仁、白芍、甘草 B.小承气汤加麻仁、杏仁、白芍、蜂蜜独活寄生汤用于腰部肾阳虚之虚寒疼痛。

羌活胜湿汤主治风湿在表,是新病,独活寄生汤是久病,风寒湿三气痹着日久,肝肾不足,气血两虚

羌活主要是祛上身关节风湿,独活主要是祛下身关节风湿。

羌活胜湿汤的介绍

4.我国现存载方多的古方书是:

羌活胜湿汤,中医方剂名。为祛湿剂,具有祛风,胜湿,止痛之功效。主治风湿在表之痹证。肩背痛不可回顾,头痛身重,或腰脊疼痛,难以转侧,苔白A.治疗次要症状 B.协助君加强治疗作用 C.制约君的毒、烈性,脉浮。临床【辨】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症、强直性脊柱炎等属风湿在表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36084111@qq.com,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