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昏庸无能的(清朝是不是最无能的)
入关后有十个:顺治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庆 道光 咸丰 同治 光绪 宣统
清朝最昏庸无能的(清朝是不是最无能的)
清朝最昏庸无能的(清朝是不是最无能的)
清朝最昏庸无能的(清朝是不是最无能的)
还有入关前的 努尔哈赤, 皇太极 摄政王多尔衮 合称 “满清13皇”
最昏庸的是道光以下的五个 道光签了近代个不平等条约,开了卖国的先例。
咸丰贪生怕,继续卖国的同时弄了个慈禧出来毁了大清江山。同治荒早亡。光绪软弱幼稚,摆在慈禧手里。宣统恶迹不多,无用昏君一个。 要说最昏庸,数道光。
有十二个,合称‘清十二帝’!
道光:清宣宗道光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嘉庆第二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在位期间,由于国力开始衰落,故极力提倡节俭,改革盐政,部分弛禁开矿,并整顿吏治。但由于成风,阻力过大,奏效甚微。对之害,他最初力主抵抗,但因他本人对时势无知,主要大臣懦弱无能,战略动摇无定,反而迫害禁烟主力,不能抵抗列强的侵略,酿成百年遗憾。
最没起作用的是宣统.因为他是孩子. 没无能的.当属同治了. 所谓的同治中兴也是慈禧出来的.
最无能的是咸丰! 如果没有他,也不会被慈喜统治半个世纪了
是清朝第9个清文宗咸丰(1851~1862)
清朝的溥仪
没有最无能 只有更无能
清朝的咸丰,被后人称为“无远见、无胆识、无才能、无作为”的“四无”,是清朝中最无能的一位。
清朝是吸引最无能的应该是先锋,先锋是清朝一位有实权的。但是他没有处理好与恭亲王的矛盾。而且留下了慈禧太后。慈禧成为了实际掌权人。之后的成为了傀儡。应该说咸丰帝没有安排好身后的事物,导致清皇朝加速灭亡。
最无能的应该是溥仪,因为溥仪刚登位没多久,八国联军就打过来了,而且也没当几帝就被赶出去了。
光绪和溥仪,这两个人几乎是没有太大的权利的,在历史上他们只是被别人控的傀儡。
我认为是溥仪 ,他的能力不行,当时的情况非常的复杂,但是能力不行也是事实。
应该是光绪或者溥仪 ,因为这两个在位期间并没有什么作为,而且还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让走向了。
咸丰帝
满清十三帝。
努尔哈赤 皇太极 顺治 康熙 雍正 乾隆 前面六个肯定不算无能
后面, 光绪 同治 溥仪 都是傀儡 没有自主的力量,也不能怪他们无能
嘉庆 道光 咸丰 这三个 刚好是祖孙三代。真是一代比一代!
特别是咸丰,娶了慈禧当老婆,真是祸害千年。
但是即使这三个清代最无能的,比起其他朝代的昏庸,也好的太多。
相比于其他封建王朝,清朝12位没有暴君,只有庸君,除了乾隆之前的几位能力非凡之外,后期的几位都是庸君,基本是属于无能的,要说最无能的,是咸丰,他不仅在世时签订了最多的不平等条约,而且还留下了慈禧太后这么个祸害,所以咸丰是无能之辈。
后5代的都无能 要不是因为道光不会管理政事,英国人根本不可能乘机进入 别说卖了 咸丰,贪杯美色。同治我不知道、光绪,把政权给了慈禧 才签了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最最最可恨的就是慈禧。希望中华儿女永远记着他们的无能、耻辱、!道光 咸丰 光绪 他们三个最了
应该是咸丰,清朝就是从他开始衰败的
谈不上最无能的,即使最昏慵的也为做出了贡献,即使他是名君他也会有错的地方,要辩证的看!呵呵
乾隆以下没一个好东西
光绪,自从登基开始就是慈禧在执政,没有实权
最无能的应该是同治和宣统,因为他们什么都没做。
光绪是心有余力不足。
咸丰!!! 你看过《百家讲坛》吗?
清文宗咸丰
爱新觉罗·奕宁,生于1831年,于1861年,清朝第七世。1850-1861年在位。年号咸丰,庙号文宗。为清宣宗道光的第四子。道光三十年正月即位,时年二十岁,第二年改元。
咸丰帝在位11年,内忧外患,战乱频繁,几年没有一天安宁的日子,还在出奔逃避之中。
咸丰十一年七月(1861年8月),咸丰帝病逝于承德避暑山庄的烟波致爽殿内,卒年31岁,葬入清东陵的定陵。有子女3人,子2人,女1人。是清朝有子女中最少者。嘉庆最没用的一个 把他老子留下的河山搞的一塌糊涂 和砷留下的八万万两白银也不知所踪
道光提倡节俭 衣破补之
咸丰勤俭从政 只因短寿
同志实未亲政 已经驾蹦
光绪雄心可嘉 慈喜更牛
嘉庆的儿子道光为了节省开支 将每年的木兰围场打猎活动取消
咸丰每天努力于朝政 失败之处在于取了慈喜
同治其实根本没当上 就天花发作 倘若执政几年 或许可以算最无能
大多数人认为光绪最无能 其实不然 只不过碰到个 后无来者的姨妈 将光绪放在嘉庆的位置上 必有一番作为 提倡变革和新政的 也只有光绪一人 其实光绪是个好道光:清宣宗道光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嘉庆第二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在位期间,由于国力开始衰落,故极力提倡节俭,改革盐政,部分弛禁开矿,并整顿吏治。但由于成风,阻力过大,奏效甚微。对之害,他最初力主抵抗,但因他本人对时势无知,主要大臣懦弱无能,战略动摇无定,反而迫害禁烟主力,不能抵抗列强的侵略,酿成百年遗憾。
咸丰:清文宗咸丰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道光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在位11年。在位期间,正逢清朝乱世,国库空虚,危机四伏。即位不到一年,太平天国即在金田,且三年左右就危及,咸丰帝屡派兵将太平天国及各地农民。战火未息,英法联合侵略军又迅速攻占天津、,奕詝从圆明园逃往避暑山庄。只命奕欣留与英法讲和。侵略军竟野蛮地焚掠了圆明等园。不得已奕詝与英法等国签订了数宗不平等条约。奕詝纵有重整江山之心,已无回天之力。
同治:清穆宗同治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清朝入关后第八位。5岁即帝位,终身成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傀儡。
当然是光绪,我这样说是有理由的,硬生生让一个老娘们给把给败了,无能之极。
光绪
个人以为不是无能,是他无能为力。
是的,因为溥仪在位的时候什么政绩都没有,而且清朝还在溥仪在位的时候灭亡了。
可以算的上是。因为清朝其他的还是非常英明的。
溥仪作为大清的末代,虽然陪伴了大清的衰亡,但在大清亡国之际,溥仪只不过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子罢了,何来最昏庸无能之说。
每个朝代的发展,都要历经不同君主的加冕及洗礼,清朝也不例外。回顾大清的国运兴衰,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统治者的表现。是明君还是昏君?是天子还是庸才?从历史发展的结局,我们便可知晓。比如今天我们要说的一个在20岁就已经称帝的天子,其在位时间长达十一年,但是却犯下了三个弥天大错,乃至于成为清朝昏君的代表。
此人便是无德无能的咸丰。得益于秘密立储的条例,咸丰得以坐上了天子的宝座,而更值得欣慰的是,实权在手,他是一个拥有真正实力的,他可以不用为人鱼肉,也不用被旁人左右决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统治者。
但是这一点优势并未能够带给咸丰更多出彩的表现,他在位的11年当中,不仅表现平淡,更暴露出其毫无能力,无智慧,无谋略的各种不足。古代不都高风亮节吗?而咸丰却是胸无大志,不干实事就算了,还犯下了三大弥天大错,在史册中被视作为耻辱,而咸丰也被唾弃万年。
大错误是变卖国土,割据。在历史上面,清王朝最多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可能就是在咸丰手上送出去的。当时,清和诸多签订了大量的割地条约。从这个昏君的手上,被割出去的土地总共高达一百多万平方米,此人还是天子吗?
第二大错误是懦弱逃跑,弃与不顾。被外敌入侵,作为统治者,自然需要同仇敌忾,并身先士卒,保护和老的安全。可是咸丰这个却没有这样做,甚至还匆匆忙忙的带上人,时间逃到安全的地方,此行为真是可耻到极!
第三大错误是开了坏头,祸及后世。话说,当时咸丰要了,为了巩固继承者的地位,特别派了八位顾命大臣协助。诸不知这其实是权臣的开端,如果没有此举的话,也许后面就不会出现慈禧的恶俗后果了。正是因为他的这一个错误抉择,开了一个坏头,祸及了后世。
可见,咸丰所犯的每一个错误都是无法挽回的,且是极度可恨的。难怪会把他称之为清朝的昏君,无德无为甚至丧权辱国,真不知道在这漫长的11年里面,他都干了些什么?
最昏庸的是咸丰,奕(zhǔ)是清朝一位通过秘密立储继位的。他20岁登极,在位11年,享年31岁。年号咸丰,“咸”是普遍的意思,“丰”是富足的意思,“咸丰”是天下丰衣足食的意思。可是在当时,所谓“天下丰衣足食”,只能是个不切实际的幻想。咸丰面临着内忧外患、国将不国的局面,而他却无胆识、无远略、无才能、无作为。咸丰做了11年的,显然是个历史的误会。咸丰11年的生活,最明显的三个特点就是:“错”、“错”、“错”!咸丰错是错坐上宝座;第二错是英法联军入侵时错逃离皇都;第三错是临终之前错定了顾命八大臣
清朝是的一个封建王朝,它总共经历276年,在位总共12位,像乾隆康熙,大家应该都不会陌生,但是要说12位中,最昏庸无能那就是第9位爱新觉罗·奕詝,也就是咸丰。
咸丰还没被立储之前,道光在众多皇子中摇摆不定,犹豫不决,不过他比较欣赏自己的六皇子奕欣,奕欣文武双全,品性纯良,可以说是当时立储的人选。
咸丰。咸丰爱抽烟,酗酒,还喜欢耍酒疯,让整个当时都乱糟糟的。那时候的内忧外患都有,太平天国运动浩浩荡荡,在他执政期间,爆发了第二次,外国赶来,也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应该是咸丰,变卖国土,割据,弃与有外敌侵入,自己却逃到安全地方可耻至极。咸丰帝所犯的每一个错误都是无法挽回的嫉妒了恨称之为清朝昏君,无德无为,丧权辱国。祸极后世。
清朝其实都是有作为的,这与清朝严厉的教育有关,大家都说咸丰不好,可其实咸丰是个很努力的,只是碰上乾隆的闭关锁国所以在战中惨败,顺治、康、乾、雍都不用说,嘉庆也不,光绪虽然没实权,但也不,清朝都不能算昏庸无能,只是在我家看来,咸丰水平。还有那个虽然不是但有天子之权的慈禧,她是!!
咸丰。
应该是顺治
咸丰最可怜,都是慈禧太后掌权。在了慈禧鹤顶红。
很多历学家把康熙称赞为一代圣君,居然还给了个“千古一帝”的头衔,但深入一研究就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从康熙执政61年所干的来看,整个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昏君,就来历数一下这位康熙爷的六大罪状:
一、逼反三藩,造成八年内战
三藩的问题完全可以和平解决,吴三桂只想保住自己云南王的地位,并无意,而且吴三桂的长子在做人质,如果无异于逼儿子,然而康熙年轻气盛,不顾群臣的反对,冒然撤藩,撤藩无异于让吴三桂等人交出权柄,撤藩后的吴三桂无权无势只有任人宰割的份了,这不等于逼吴三桂等人吗?吴三桂起兵时六十多岁的老人了,起兵后六年就了。如果拖个五、六年,即使他不,但已经极为衰老,也就造不动反了。吴三桂刚开始是节节取胜,占据江南半壁江山,但由于吴三桂求子心切,急于和满清讲和,在战略上犯了大错,在占领湖南后就没有进兵长江急速北征,给了满清以难得的喘息机会,使清廷从容地调动十路兵马将三藩各各击破,否则,这场的结果会是什么样,谁也无法预料。总之,康熙处理吴三桂时,在策略上犯了极大的错误,他虽然成功了三藩叛乱,但付了沉重的代价,吴三桂间的,不但可以避免,而且从清的利益而言是应尽力避免的。拖下去,就年龄而言,优势尽在康熙这一边。但是,本来可以避免的,却打了八年,横尸遍野,血流成河,对的经济造成极大破坏!
二、卖国求安,签定尼布楚条约
十七世纪的沙俄是个很落后的欧洲,几乎所有的人口,资源以及都在欧洲,在的领土上不仅人烟稀少,而且没有一支像模像样的,入侵雅克萨城与尼布楚城的俄军只有几百人,而且是以土匪为主的,而满清稍加动员就发动了上万正规军抵达前线反击俄军,所以沙俄两次入侵的都很轻易的被打败了,正是我强敌弱的局面,然而结果呢?签定了丧权辱国的《尼布楚条约》翻开世界历史,战胜国向国割地求和,,后无来者;尼布楚条约开以土地换和平的先河,该条约不仅主动放弃了从额尔古纳河到贝加尔湖的中华领土,而且帮沙俄确立了对西伯利亚的合法占领。西伯利亚及其以南以东本来都是蒙元时期的领土,满人跟蒙古人结盟定鼎中原,所以那些地区在清朝时期虽然未经治理,但依然属于。尼布楚条约之前曾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为广阔的,之后这一地位就无偿地赠送给了。尼布楚条约是在战胜的情况下出让土地的,战胜尚且卖国,没有战胜乃至失败后自然就更加有理由卖国。此后的满清统治者一再割地求荣,其实都是他们的康熙祖宗给立的榜样,
三、为平定而禁海迁界
问题在当时完全可以和平解决,郑氏已经表示愿意臣服清朝,只是要保存汉族习俗,不愿剃发,不上岸而已,而康熙却硬是要满族化,不惜动用武力,结果见武力不好解决,就采了既损人又损己的烂招:禁海迁界,这一策略是是消极保守的,单纯立足于陆地,忽视了在海上采取积极主动的行动,没有构成对的海陆联合封锁。因而也就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更何况其陆上封锁也并不,连康熙也承认,经济封锁实施多年,“其私自贸易者何尝断绝?”大陆物资出海渠道事实上一直就没有切断。禁海迁界沉重打击了沿海经济,阻隔了萌芽的发展。清禁海迁界政策给予东南沿海地区发达的农业、手工业商品生产以沉重打击,窒息了我国曾一度比较发达的海外贸易,对我国沿海地区生产力的发展造成后果,从而也阻隔了这些地区萌芽的发展。
濒海地区有良田万顷,土地肥沃,生产技术先进,已日益形成集约化生产。但迁界令一下,沿海30——50里地带转眼变为废墟,据史料记载,仅福建、广东两省废弃的田园耕地就达575万余亩。我国海上贸易在明代已经发展到相当水平,由于利润丰厚,明末沿海地区出现了 “穷洋竟同闹市”的兴旺局面。清实行海禁特别是迁界政策后,不仅私人海上贸易被阻塞,就连福建官府直接控制的市舶贸易也一度完全停顿;不仅对外贸易中断20年之久,而且国内各港口间的贸易也陷入了一片萧条,惜日频繁出海的巨型商船,闲泊朽败于断港荒岸之间。海内外贸易的长期停滞,缩小了国内外的销售市场,直接影响到沿海各省农业手工业的生产,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伤及沿海的萌芽。同时海运业也遭到摧残,无数船主破产,船工失业,海运业中孕育的生产关系亦因此而夭折。其次,禁海迁界使沿海背井离乡,失去生计,损害了当地的利益。沿海世代居住其地,以种田、捕雨、经商为业。清实施禁海迁界,又无妥善安置措施,使流离失业,如同生机勃勃的草木突然被拔离故土,忍受烈日的曝晒,因道路颠沛或无法谋生,冻饿而者以十万记。还有数十万流民因生计所迫,渡海赴台,反壮大了郑氏的实力。一些边海居民甚至铤而走险。或冒偷运大陆货物卖给郑氏,或相聚为“盗”,走上武装反抗清的道路。禁海迁界使清赋税收入减少,使内地负担加重。由于大片土地抛荒,捕雨晒盐业停顿,海上贸易中断,使清的财政税收也因此减少。据史料记载,实施海禁迁界后,仅田赋一项,福建省每年就减少税收计白银20余万两,广东则高达30余万两。如果考虑到盐税、鱼税、商税等方面的减额,再加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各省的数字,清每年在赋税方面的损失是相当大的。顺治康熙年间,清由于连年用兵,国库空虚,入不敷出。禁海迁界又造成巨额税收损失,对本已十分困难的财政状况无异于雪上加霜。在这种情况下,清采取了责令界内末迁居民摊赔的办法来弥补部分缺额,这样又加重了内地的经济负担。
四、治国无方,导致吏治,国库空虚
康熙统治61年,其中亲政50余年,除去三藩之乱的内战时期,亲政的和平时期有45年,如果能休奍生息,整顿吏治,发展生产,那么清朝在康熙一朝完全能成就盛世的局面,西汉的“文景之治”用了39年,唐朝的“贞观之治”用了23年,明朝的“洪武之治”用了30年,这些王朝都在不足40年时间里创造了空前盛世的局面,清明,国库充裕,安居乐业;
然而康熙一朝是什么样局面呢?几乎年年饥荒,民不聊生,国库空虚,无官不贪,上到王公大臣,下到九品芝麻官几乎没一个清官,仅两位重臣明珠,索额图所钱财远超号称明朝的宰相严嵩数十倍,而康熙却几十年来对他们的行为视而不见,由导致的考场舞弊依然层出不穷。税收短缺、国库空虚。雍正接手时,国库储银仅八百万两,而亏空的数字却大得惊人。雍正即位后说:“历年户部库银亏空数百万两,朕在藩邸,知之甚悉。”又说,“近日道府州县亏空争粮者正复不少”,“藩库钱粮亏空,近来或多至数十万”。如此看来,则堂堂,竟是一空架子。外面看强盛无比,内里却空空如也, 底层的老自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几年热播的电视剧《李卫当官》就以戏说的方式深刻的描写了康熙末年官场的;
五、重满抑汉,实行极端的民族政策,
清朝是以少数民族统治,汉族人口占到了95%以上,满族人口不足2%,是明君都应该知道,只有采取宽柔的民族,重用,不断的促进民族的融合才能长治久安,国富民强,然而康熙一朝在处理满汉问题上出现了三大错误,的激化了满汉之间的:
(1)禁止满汉通婚,导致满汉民族之间无法融合;
(2)禁示进入关外,清朝把关外地区称为满族人的“龙兴之地”, 康熙七年推行封禁政策,以致造成东北地区大量的无人区。致使关外地广人稀,防务空虚,良田荒废,经济停止不前,结果19世纪中叶,沙俄不废吹灰之力就占领了防务空虚的海参威以北上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3)维护满族人的种种特权,满清一朝,满人是的一等公民,是不折不扣的二等公民,吃皇粮者满人占了大半,满人贵族的子孙往往不学无术,沦为纨绔子弟,满人的整体素质也大为下降,大多数的政务和军事活动还是要依赖,譬如康熙平三藩、雍正征青海,都是依靠才得以成功;而那些满族子弟早已沦为老爷兵,靠边站了。更要命的是,这种趋势到晚清更是愈演愈烈,八旗子弟往往成天遛狗斗鸡,出入戏院茶楼,咸丰朝的重臣肃顺曾说,“满人大多是浑蛋多”,在由此在清朝的体制中,主要体现在官员的任用上,比如朝廷的六部便设立双尚书侍郎,满汉各一,以满为主,这种制度,在的历朝历代都没有出现过为了巩固政权,清廷也尽可能地吸纳汉族士人参政,但一些重要的职位如军机大臣,特别是首席军机大臣,一般只能由满人担任;而各地的总督、巡抚也大多为满人。由此,满人往往在朝廷和地方上占据重要职位,地位远较要显赫。康熙朝执掌军政大权的重臣如索额图,明珠,佟国维等几乎全都是满人;
六、封关锁国,导致近代的落后西方一个世纪
除清朝的历代王朝在军事,科技领域上从不输于西方列强,即使是明朝末年也不例外,葡萄牙,荷兰曾多次向沿海扩张,均被明朝挫败,明朝灭亡后,郑领明朝水师的残余部队大破强大的荷兰舰队收复了,然而清朝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不堪一击,清朝水师竟然连明朝郑和下西洋时候的水平都没达到,究其原因在于康熙在位期间封关锁国所致, 康熙是历史上最早接触西方科技的人之一,而且还把好多西方的科技项目当成了自己的玩具。但当他玩着这些玩具正高兴的时候,西方已经大步地走向了工业化,他的帝国呢,还陷在“你耕田来,我织布”田园牧歌里出不来。错失了进入工业化和西方各国平起平座的大好时机。 康熙并不是没有机会近距离地接触这种西方先进的科技知识的。比如,1682年康熙巡视辽东,夜间宿营时,“他拿出来几年前给他制作的小型星座图表,依据星的位置说出时刻来。这样,他便在其周围的贵人面前,能夸示自己的学问而得意”。又如,16年8月21日,召见张诚向他学习使用天文环,康熙“虽然弄得满头大汗,还是对这个仪器的全部用法进行了实习。他对天文环及半圆仪的准确程度给予了高度评价”。康熙对天文学的兴趣和造诣,也许可以说在历代帝王中, 虽然康熙明白西方世界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他曾模仿外国科学院建立了蒙养斋算学馆,在1685年设置4关。但到了1727年,因为害怕内外联合,又走回头路,重新建立海禁。之后一百多年,他的继承人萧规曹随,闭关自守,错过了汲取西洋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大好机会,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为保住手中的权力,置、民族利益于不顾,是康熙统治失败的关键。
康熙执政期间犯下六大罪状,决定了清朝的,没落,为19世纪列强瓜分埋下祸根。像这样的也配称得上“千古一帝”!清朝其它没有一个可以达到康熙爷昏庸的水平,连慈禧太后都比他强,至少人家还懂得重用,大搞洋务运动,清朝大昏君的非康熙莫属!
奕詝即位后,面临内忧外患的统治危机。其时,太平天国爆发于广西,不久,进军湖南、湖北,咸丰三年 (1853年)三月攻克南京建都,与清分庭抗礼。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名,准备对发动新的侵略。沙皇俄国在东北兴师动兵,强占黑龙江以北大片领土。
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咸丰帝颇思除弊求治。他任贤去邪,企图重振纲纪。重用汉族官僚曾国藩,依靠其训练指挥的汉族地主太平天国和捻军。提拔敢于任事的肃顺,支持肃顺等革除弊政。同时,他罢斥了道光朝任军机大臣二十余年、贪位保荣、妨贤病国的穆彰阿,处决了次中主持和局、臭名昭著的投降派官员耆英。
咸丰六年(1856年),英法对发动第二次,攻占广州。咸丰八年(1858年),英法舰队攻陷大沽炮台,进迫天津。咸丰派桂良、花沙纳往天津议和,与英、美、法、俄分别签订《中英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和《中俄天津条约》。列强不满足于《天津条约》规定的权利,蓄意重新挑起。咸丰帝命清军加强大沽口防务。
咸丰九年(1859年),在英国蓄意挑起的大沽口冲突中,英法侵略军被击败。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两国再次组成侵华联军,大举入侵。英法联军进攻北塘,咸丰帝在清军与英法联军激战之时,竟令清军统帅离营撤退,大沽再次沦陷。英法联军攻占天津,随即向进犯。咸丰帝派遣怡亲王载垣、兵部尚书穆荫为钦大臣,往通州与英、法议和。英法联军以和谈为掩护,继续组织对的进攻,在通州八里桥击败清军后,进攻,圆明园、清漪园等处被焚掠。咸丰帝自圆明园仓皇逃亡热河(今承德市),命恭亲王奕欣留京议和。奕欣代表清与英、法、俄签订了《中英条约》、《中法条约 》、《中俄条约》,并批准了中英、中法《天津条约》。在《中俄条约》中,承认了咸丰八年(1858年)沙俄迫使清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的《瑷珲条约》。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丰病于热河。卒谥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庙号文宗。葬河北遵化清东陵之定陵。
都很昏庸,包括所谓的明君康熙、乾隆,但昏庸到极点的确实没有。相比之下,不计算三个无实权的,昏庸度排名应该是咸丰、道光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