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杨善洲的故事100字_杨善洲的故事200字作文

杨善洲的故事

杨善洲(1927.01—2010.10),男,汉族,1927年1月生,云南施甸人,2011年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2011年感动人物获奖者。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入,原任保山地委,1988年退休,2010年10月10日因病逝世。杨善洲同志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曾担任保山地委,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上缴给。

关于杨善洲的故事100字_杨善洲的故事200字作文关于杨善洲的故事100字_杨善洲的故事200字作文


关于杨善洲的故事100字_杨善洲的故事200字作文


关于杨善洲的故事100字_杨善洲的故事200字作文


“种树老人”杨善洲的故事

默默种树人杨善洲:

杨善洲,男,汉族,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人。

2011年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2011年感动十大人物获奖者。

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入,曾任保山地委,1988年退休,2010年10月10日因病逝世。杨善洲同志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曾担任保山地委,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只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

1988年6月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带领大家植树造林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捐赠给。

由于成绩辉煌,杨善洲在退休之后,获得全国绿化十大标兵、全国绿化奖章、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等众多荣誉,被誉为活着的孔繁森。

杨善洲的主要事迹是什么?

杨善洲,云南省保山市人,他是一位大公无私坚守信念一生奉献的老员,1951年5月参加工作次年11月入,原任保山地委,1988年6月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走进大亮山,开始了植树造林的漫漫征程。

杨善洲选择了大亮山,就是为了改变家乡的生态环境,造福家乡。他说:我是在兑现许给家乡老的承诺,在政机关工作多年,因为工作关系没有时间回去照顾家乡父老,家乡人找过我多次,叫我帮他们办点事我都没有答应,但我答应退休以后帮乡亲们办一两件有益的事,许下的承诺就要兑现。

至于具体做什么,经过考察我认为还是为后代人造林绿化荒山比较实在,这既对全县有利,也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有利。

扩展资料:

直到现在,保山当地群众插秧还用这个“三岔九垄”。他还种了“坡地改梯田”、“改条田”、改籼稻为粳稻等各种试验田。1978年至1981年,保山的水稻单产在全省一直排,1980年,全国农业会议在保山召开,保山获得“滇西粮仓”的美誉,杨善洲则被人们称作“粮”。

毋庸回避,杨善洲也不是事事都看得准。他也承认自己在某些问题的认识上落后于农村改革的实践。但当他一旦了解到群众的意愿,便会义无反顾地为之奋斗。

参考资料来源:

杨善洲的生平事迹

1988年4月,60岁的杨善洲同志光荣退休。时任的普朝柱代表找他谈话,让他搬到昆明居住,并说还可以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一段时间,杨善洲婉言谢绝了:“我要回到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造一片绿洲”。大亮山位于保山市施甸县城东南约50公里,海拔在1800—2619米。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当地经济发展滞后,当地农民缺衣少粮,就开始大规模的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亮山生态遭到极大破坏,山光水枯,荒凉空旷,山石,山间溪流逐年减少乃至枯竭,当地农民饮水大多要到几公里外的地方人挑马驮,周边十几个村也陷入“一人种三亩,三亩吃不饱”的境地。为了增加粮食产量,村民只有进一步开荒耕种面积,导致了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杨善洲精神及事迹简写怎么写?

杨善洲精神及事迹简写:

1988年4月,杨善洲同志从保山地委的岗位上退下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积八万亩、价值一亿多元,完全成材后价值可达3亿元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移交。

位于施甸县城西北边,距县城60多公里的大亮山,平均海拔2600多米。在这里你看不到一点树木的影子,只有一望无际的荒凉和空旷。杨善洲为什么要在这里建立林场实现他的绿色的梦想?

一个曾和他在一起工作过的人深情地回忆说,杨善洲在施甸县当县委时曾徒步在大亮山走了20多天,大亮山的荒凉无疑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这个地方只有栽树,不然永远也富不起来。

退休前他两次到大亮山实地考察,当地农民劝他,你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树和杞木树都不长。然而他还是来了,他要在这片辽阔而荒凉的高原上,用他60岁以后的生命建立一个5万亩的绿色王国。

在杨善洲近40年的工作中,他一直两袖清风,勤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创先争优精神实质。“创先”在于他该安享晚年之时,毅然选择无私奉献; “争优”在于他扎根基层始终默默无闻地坚持着自己的信念。

如果说将政策路线认真贯彻视为尽职,那么将当前的创先争优活动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就是一种的本质体现,显然杨善洲已经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做实事固然可喜,但能否将实事一做到底,并且甘愿选择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的余热,则是真正的“验金石”。

所以坚持恒久是创先争优活动的终目的。每个干部都有退休离岗的时候,只有随时抱有杨善洲同志的那种坚定信念,创先争优活动的本质传承下去,有理由相信将会更加和谐富强,因为大家无形中把创先争优这个活动载体,作为自己勤廉履职无私奉献的人生价值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36084111@qq.com,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