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森年龄阶段划分_埃里克森几岁

青年期处于埃里克森人生八个阶段中的哪个阶段?

青年期处于埃里克森人生八个阶段中的第六阶段。

埃里克森年龄阶段划分_埃里克森几岁埃里克森年龄阶段划分_埃里克森几岁


埃里克森年龄阶段划分_埃里克森几岁


埃里克森年龄阶段划分_埃里克森几岁


第六阶段就是成年早期(青年期)(18-24)。艾里克森认为,只有建立起良好同一性的青年才能担当起成年早期的任务:与异的亲密关系。只有当一个人确保自己的同一性时,才能在与别人的真正共享中忘却自己。例如,一个青年人只关注自己的男子气概,就不能成为一个的情人。

他会过分注意自己,不能毫无牵挂地无私而温柔地对待异,因而难以与异性情侣达到真正的感情共鸣。他所体验到的是孤独。本阶段的发展危机是亲密对孤独。

埃里克森生命成长八个阶段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继承并发展了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学说,他认为由于个人的需要与的给予不相适应乃至失调,称为心理危机,人要克服心理危机,须依赖自身的心理经验。个人必须要在每个生命阶段迎接挑战,必须要维持危机中两端对立观念的共同体验,而不拒绝任何一方。

当对于两个对立观念,能够领悟且接受,就能够并取得成果(埃里克森称之为“效能”)。说得直白点就是:人生的每个阶段都需要有个修行,领悟得道后修成正果。

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分为相互联系的八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每个阶段都带有相同的体验领悟内容,这种领悟的重点置于自我人格发展。自我功能发展优略成否,会使人格品质出现成功与失败两种极端,即积极的或消极的人格品质。靠近成功的一端,就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靠近失败的一端,就形成消极的人格品质。

但是每个人的人格品质,并不是只能居于两端,更多的是处于两端之间的某一位置上。

埃里克森童年期是几岁到几岁

出生到12岁。

童年阶段分为:

1、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2、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或怀疑)的冲突。

3、学龄初期(3~6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4、学龄期(6~12岁): 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认为,人要经历八个阶段的心理演变,这种演变成为心理发展。这些阶段包括四个童年阶段、一个青春期阶段和三个成年阶段。每一个阶段有这些阶段应完成的任务,并且每个阶段都建立在前一阶段之上,这八个阶段紧密相连。

人的发展历经这八个阶段,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相应的核心任务,当任务得到恰当的解决,就会获得较为完整的同一性。

核心任务处理的不成功或者是失败,则会出现个人同一性残缺、不连贯的状态,处理的成功与失败即为两个极点。例如婴儿期时的状态是基本信任的状态,最劣的状态是基本不信任的状态。核心任务的处理结果会影响人的一生。

埃里克森把人格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勤奋对自卑阶段所处的年龄时期是()岁。

【】:6—12岁

解析: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

(1)基本信任对不信任(0—1岁):婴儿必须学习相信别人。

(2)自主对羞愧(1—3岁):儿童必须学习自主,自己吃饭、穿衣及照顾自己的个人卫生等。

(3)主动对内疚(3—6岁):儿童企图向别人表明自己已经长大,并开始尝试做一些自己的能力尚无法应付的事。

(4)勤奋对自卑(6—12岁):儿童必须能胜任及学习的技巧。

(5)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6)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7)成年期(25—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

(8)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个阶段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个阶段如下:

1、婴儿前期

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希望的美德;如果危机没有得到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胆小惧怕。

2、婴儿后期

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在这个阶段中,如果儿童形成的自主性超过羞怯与疑虑,就形成意志的美德;如果危机不能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自我疑虑。

3、幼儿期

主动对内疚的冲突,如果这个阶段的危机成功得到解决,就会形成方向和目的的美德;如果危机不能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自卑感。

4、童年期

勤奋对自卑的冲突。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能力的美德;如果危机不能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无能。

5、青春期

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忠诚的美德;如果危机不能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不确定性或说是无归属感、为人冷淡冷漠、缺乏关爱的意识。

6、成年早期

亲密对孤独的冲突。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爱的美德;如果危机不能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混乱的两性关系。

7、成年中期

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关心的美德;如果危机得不到成功的解决,就会形成自私自利。

8、成年后期

自我完整与绝望期的冲突。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得到成功地解决,就形成智慧的美德。如果危机得不到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失望和毫无意义感。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

埃里克森是美国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阶段理论。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

埃里克森的人格终生发展论,为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育内容,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它也告诉每个人你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你的心理品质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多在哪个年龄段形成的,给你以反思的依据。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划分如下:

(1)婴儿前期。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希望品质。

(2)婴儿后期。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意志品质。

(3)幼儿期。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也有译为初创性),克服内疚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目标品质。

(4)童年期。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能力品质。

(5)青少年期。这一段阶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形成角色的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诚实品质。

(6)成年早期。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爱的品格。

(7)成年中期。这个时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关心品质。

(8)成年后期。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智慧、贤明品质。

艾里克森划分年龄阶段的特点

(1)心理发展阶段是从出生到衰亡整个人生历程的划分。

(2)二维的发展阶段说,不只是一维的纵向发展阶段划分,还包括横向维度的人格发展。

(3)动态过程,即在人格维度上成功与不成功两极之间具有变化的空间。

(4)个体一生发展是连续一生的渐进发展进程,先前的各阶段发展得好与不好,会影响以后的发展阶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36084111@qq.com,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