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上市是什么意思(ipo上市是什么意思p)

本文目录一览:

ipo上市是什么意思?

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简称IPO):是指一家企业或公司 [1] (股份有限公司)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首次公开发行,指股份公司首次向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

ipo上市是什么意思(ipo上市是什么意思p)ipo上市是什么意思(ipo上市是什么意思p)


通常,上市公司的股份是根据相应证券会出具的招股书或登记声明中约定的条款通过经纪商或做市商进行销售。一般来说,一旦首次公开上市完成后,这家公司就可以申请到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2] 有限公司在申请IPO之前,应先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我们通俗的讲是新股上市,就是公司的股份可以在市场自由流通。

IPO一般指首次公开募股。

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是指一家企业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通常,上市公司的股份是根据相应出具的招股书或登记声明中约定的条款通过经纪商或做市商进行销售。

一般来说,一旦首次公开上市完成后,这家公司就可以申请到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有限公司在申请IPO之前,应先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扩展资料

IPO终止审核数量激升

记者统计显示,截至2月22日,2021年A股IPO终止企业共计41家,其中创业板终止企业为26家,科创板终止企业为11家,主板终止企业3家,中小板终止企业1家,这一数据远远超过了2019年全年水平。其中,创业板终止审核企业数最多,自注册制以来,创业板共有50家公司被终止审核。

分行业来看,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终止企业数最多,有5家;专用设备制造业紧随其后,有4家;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和专业技术服务业各均有2家。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简称IPO,是指一家企业或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

首次公开募股的审核工作流程分为受理、见面会、问核、反馈会、预先披露、初审会、发审会、封卷、会后事项、核准发行等主要环节,分别由不同处室运行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

ipo上市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动机

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简称IPO):是指一家企业或公司 [1] (股份有限公司)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首次公开发行,指股份公司首次向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

通常,上市公司的股份是根据相应证券会出具的招股书或登记声明中约定的条款通过经纪商或做市商进行销售。一般来说,一旦首次公开上市完成后,这家公司就可以申请到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2] 有限公司在申请IPO之前,应先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我们通俗的讲是新股上市,就是公司的股份可以在市场自由流通。

IPO一般指首次公开募股。

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是指一家企业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通常,上市公司的股份是根据相应出具的招股书或登记声明中约定的条款通过经纪商或做市商进行销售。

一般来说,一旦首次公开上市完成后,这家公司就可以申请到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有限公司在申请IPO之前,应先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扩展资料

IPO终止审核数量激升

记者统计显示,截至2月22日,2021年A股IPO终止企业共计41家,其中创业板终止企业为26家,科创板终止企业为11家,主板终止企业3家,中小板终止企业1家,这一数据远远超过了2019年全年水平。其中,创业板终止审核企业数最多,自注册制以来,创业板共有50家公司被终止审核。

分行业来看,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终止企业数最多,有5家;专用设备制造业紧随其后,有4家;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和专业技术服务业各均有2家。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简称IPO,是指一家企业或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

首次公开募股的审核工作流程分为受理、见面会、问核、反馈会、预先披露、初审会、发审会、封卷、会后事项、核准发行等主要环节,分别由不同处室运行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

ipo是什么你知道吗,看到这词语通常是在电视看到的。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人不知道ipo上市是什么意思。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的ipo上市的主要介绍,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ipo上市的主要介绍

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简称IPO):是指一家企业(发行人)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首次公开发行,指股份公司首次向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通常,上市公司的股份是根据相应证券会出具的招股书或登记声明中约定的条款通过经纪商或做市商进行销售。一般来说,一旦首次公开上市完成后,这家公司就可以申请到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

IPO是首次公开发行的缩写,没有上市的公司,通过向交易所申请上市,实现自己股票在交易所公开挂牌交易的过程就被称为IPO,这个过程一般比较漫长,监管很严格,目前需要排队等候好久,可能是好几年。

IPO 上市的动机

1、需要大规模融资

2、希望股票可以在公开市场交易

3、期望公司/股票价值的提升

4、希望股票卖个好价钱退出

5、其他需求:希望获得更好的治理结构;希望在同行业中保有更强知名度;希望在人才市场更具竞争力;

境外ipo上市和境内ipo上市

境外ipo上市和境内ipo上市的区别和优缺点:

境外ipo上市的优点(即境内ipo上市的缺点):

1、上市门槛低,筹资速度快(境内上市需要审核,国内上市审核可能是全世界最严格的)

2、市场和投资者相对成熟(国内、交易所更爱干预企业经营)

3、市场约束机制有助于企业成长

4、企业在海外交易所上市往往会赢得较高声誉,并加入到国内或知名公司的行列

5、灵活性:国内上市机制还比较僵硬:只能是增量发行,上市和发行捆绑在一起,发行比例不能调整

境外ipo上市的缺点(即境内ipo上市的优点):

1、发行成本较高

2、上市后维护成本高(每年需要聘请境外的机构进行审计等等,费用还是比较高,有些小企业不是很承受的起)

3、海外市场在提供较为完备的约束机制的同时,也具有巨大的语言、 文化 和法律壁垒

4、我国企业不熟悉境外法律体系,这不仅使企业要付出更高的律师费用,并且会面临种种诉讼风险

5、与本土市场的脱节,将对一些海外上市企业的长期发展产生影响

6、境内上市,国内估值更高,更容易提升在国内的知名度

ipo上市流程:

境外ipo上市的流程

1、批准上市 2、选取中介机构 3、项目启动会 4、确定重组上市方案 5、完成重组和上市结构设计 6、完成中介机构文件 7、完成招股 说明书 8、首次递交海外审批机关申请文件 9、准备路演材料 10、获得发行上市批准 11、组织承销团 12、预路演 13、路演与定价 14、股票分配 15、股票上市

a股ipo上市流程:

1、改制 2、辅导 3、申报 4、沟通反馈 5、发审会 6、发行上市

最重要的:1、整改规范 2、和的沟通。

ipo上市的估值模型

就估值模型而言,不同的行业属性、成长性、财务特性决定了上市公司适用不同的估值模型。较为常用的估值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收益折现法与类比法。所谓收益折现法,就是通过合理的方式估计出上市公司未来的经营状况,并选择恰当的贴现率与贴现模型,计算出上市公司价值,如最常用的股利折现模型(DDM)、流贴现(DCF)模型等。贴现模型并不复杂,关键在于如何确定公司未来的流和折现率,而这正是体现承销商的专业价值所在。

所谓类比法,就是通过选择同类上市公司的一些比率,如最常用的市盈率(P/E即股价/每股收益)、市净率(P/B即股价/每股净资产),再结合新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如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来确定上市公司价值,一般都采用预测的指标。

市盈率法的适用具有许多局限性,例如要求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要稳定,不能出现亏损等。而市净率法则没有这些问题,但同样也有缺陷,主要是过分依赖公司账面价值而不是的市场价值,因此对于那些流动资产比例高的公司如银行、 保险 公司比较适用此 方法 。在此次建行IPO过程中,按招股说明书中确定的定价区间1.9~2.4港元计算,发行后的每股净资产约为1.09~1.15港元,则市净率(P/B)为1.74~2.09倍。除上述指标,还可以通过市值/销售收入(P/S)、市值/流(P/C)等指标来进行估值。

通过估值模型,可以合理地估计公司的理论价值,但是要最终确定发行价格,还需要选择合理的发行方式,以充分发现市场需求,常用的发行方式包括:累计投标方式、固定价格方式、竞价方式。

一般竞价方式更常见于债券发行,这里不做赘述。累计投标是目前上最常用的新股发行方式之一,是指发行人通过询价机制确定发行价格,并自主分配股份。所谓"询价机制",是指主承销商先确定新股发行价格区间,召开路演推介会,根据需求量和需求价格信息对发行价格反复修正,并最终确定发行价格的过程。一般时间为1~2周。例如此次建行最初的询价区间为1.42~2.27港元,此后收窄至1.65~2.10港元,最终发行价将在10月25日前确定。询价过程只是投资者的意向表示,一般不代表最终的购买承诺。

“IPO”上市是什么意思?

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简称IPO):是指一家企业或公司 [1] (股份有限公司)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首次公开发行,指股份公司首次向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

通常,上市公司的股份是根据相应证券会出具的招股书或登记声明中约定的条款通过经纪商或做市商进行销售。一般来说,一旦首次公开上市完成后,这家公司就可以申请到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2] 有限公司在申请IPO之前,应先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我们通俗的讲是新股上市,就是公司的股份可以在市场自由流通。

ipo上市是什么意思呢?

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简称IPO):是指一家企业或公司 [1] (股份有限公司)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首次公开发行,指股份公司首次向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

通常,上市公司的股份是根据相应证券会出具的招股书或登记声明中约定的条款通过经纪商或做市商进行销售。一般来说,一旦首次公开上市完成后,这家公司就可以申请到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2] 有限公司在申请IPO之前,应先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我们通俗的讲是新股上市,就是公司的股份可以在市场自由流通。

IPO一般指首次公开募股。

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是指一家企业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通常,上市公司的股份是根据相应出具的招股书或登记声明中约定的条款通过经纪商或做市商进行销售。

一般来说,一旦首次公开上市完成后,这家公司就可以申请到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有限公司在申请IPO之前,应先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扩展资料

IPO终止审核数量激升

记者统计显示,截至2月22日,2021年A股IPO终止企业共计41家,其中创业板终止企业为26家,科创板终止企业为11家,主板终止企业3家,中小板终止企业1家,这一数据远远超过了2019年全年水平。其中,创业板终止审核企业数最多,自注册制以来,创业板共有50家公司被终止审核。

分行业来看,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终止企业数最多,有5家;专用设备制造业紧随其后,有4家;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和专业技术服务业各均有2家。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IPO是什麼意思?

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简称IPO):是指一家企业或公司 [1] (股份有限公司)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首次公开发行,指股份公司首次向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

通常,上市公司的股份是根据相应证券会出具的招股书或登记声明中约定的条款通过经纪商或做市商进行销售。一般来说,一旦首次公开上市完成后,这家公司就可以申请到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2] 有限公司在申请IPO之前,应先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我们通俗的讲是新股上市,就是公司的股份可以在市场自由流通。

IPO一般指首次公开募股。

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是指一家企业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通常,上市公司的股份是根据相应出具的招股书或登记声明中约定的条款通过经纪商或做市商进行销售。

一般来说,一旦首次公开上市完成后,这家公司就可以申请到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有限公司在申请IPO之前,应先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扩展资料

IPO终止审核数量激升

记者统计显示,截至2月22日,2021年A股IPO终止企业共计41家,其中创业板终止企业为26家,科创板终止企业为11家,主板终止企业3家,中小板终止企业1家,这一数据远远超过了2019年全年水平。其中,创业板终止审核企业数最多,自注册制以来,创业板共有50家公司被终止审核。

分行业来看,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终止企业数最多,有5家;专用设备制造业紧随其后,有4家;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和专业技术服务业各均有2家。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简称IPO,是指一家企业或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

首次公开募股的审核工作流程分为受理、见面会、问核、反馈会、预先披露、初审会、发审会、封卷、会后事项、核准发行等主要环节,分别由不同处室运行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

ipo是什么你知道吗,看到这词语通常是在电视看到的。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人不知道ipo上市是什么意思。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的ipo上市的主要介绍,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ipo上市的主要介绍

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简称IPO):是指一家企业(发行人)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首次公开发行,指股份公司首次向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通常,上市公司的股份是根据相应证券会出具的招股书或登记声明中约定的条款通过经纪商或做市商进行销售。一般来说,一旦首次公开上市完成后,这家公司就可以申请到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

IPO是首次公开发行的缩写,没有上市的公司,通过向交易所申请上市,实现自己股票在交易所公开挂牌交易的过程就被称为IPO,这个过程一般比较漫长,监管很严格,目前需要排队等候好久,可能是好几年。

IPO 上市的动机

1、需要大规模融资

2、希望股票可以在公开市场交易

3、期望公司/股票价值的提升

4、希望股票卖个好价钱退出

5、其他需求:希望获得更好的治理结构;希望在同行业中保有更强知名度;希望在人才市场更具竞争力;

境外ipo上市和境内ipo上市

境外ipo上市和境内ipo上市的区别和优缺点:

境外ipo上市的优点(即境内ipo上市的缺点):

1、上市门槛低,筹资速度快(境内上市需要审核,国内上市审核可能是全世界最严格的)

2、市场和投资者相对成熟(国内、交易所更爱干预企业经营)

3、市场约束机制有助于企业成长

4、企业在海外交易所上市往往会赢得较高声誉,并加入到国内或知名公司的行列

5、灵活性:国内上市机制还比较僵硬:只能是增量发行,上市和发行捆绑在一起,发行比例不能调整

境外ipo上市的缺点(即境内ipo上市的优点):

1、发行成本较高

2、上市后维护成本高(每年需要聘请境外的机构进行审计等等,费用还是比较高,有些小企业不是很承受的起)

3、海外市场在提供较为完备的约束机制的同时,也具有巨大的语言、 文化 和法律壁垒

4、我国企业不熟悉境外法律体系,这不仅使企业要付出更高的律师费用,并且会面临种种诉讼风险

5、与本土市场的脱节,将对一些海外上市企业的长期发展产生影响

6、境内上市,国内估值更高,更容易提升在国内的知名度

ipo上市流程:

境外ipo上市的流程

1、批准上市 2、选取中介机构 3、项目启动会 4、确定重组上市方案 5、完成重组和上市结构设计 6、完成中介机构文件 7、完成招股 说明书 8、首次递交海外审批机关申请文件 9、准备路演材料 10、获得发行上市批准 11、组织承销团 12、预路演 13、路演与定价 14、股票分配 15、股票上市

a股ipo上市流程:

1、改制 2、辅导 3、申报 4、沟通反馈 5、发审会 6、发行上市

最重要的:1、整改规范 2、和的沟通。

ipo上市的估值模型

就估值模型而言,不同的行业属性、成长性、财务特性决定了上市公司适用不同的估值模型。较为常用的估值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收益折现法与类比法。所谓收益折现法,就是通过合理的方式估计出上市公司未来的经营状况,并选择恰当的贴现率与贴现模型,计算出上市公司价值,如最常用的股利折现模型(DDM)、流贴现(DCF)模型等。贴现模型并不复杂,关键在于如何确定公司未来的流和折现率,而这正是体现承销商的专业价值所在。

所谓类比法,就是通过选择同类上市公司的一些比率,如最常用的市盈率(P/E即股价/每股收益)、市净率(P/B即股价/每股净资产),再结合新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如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来确定上市公司价值,一般都采用预测的指标。

市盈率法的适用具有许多局限性,例如要求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要稳定,不能出现亏损等。而市净率法则没有这些问题,但同样也有缺陷,主要是过分依赖公司账面价值而不是的市场价值,因此对于那些流动资产比例高的公司如银行、 保险 公司比较适用此 方法 。在此次建行IPO过程中,按招股说明书中确定的定价区间1.9~2.4港元计算,发行后的每股净资产约为1.09~1.15港元,则市净率(P/B)为1.74~2.09倍。除上述指标,还可以通过市值/销售收入(P/S)、市值/流(P/C)等指标来进行估值。

通过估值模型,可以合理地估计公司的理论价值,但是要最终确定发行价格,还需要选择合理的发行方式,以充分发现市场需求,常用的发行方式包括:累计投标方式、固定价格方式、竞价方式。

一般竞价方式更常见于债券发行,这里不做赘述。累计投标是目前上最常用的新股发行方式之一,是指发行人通过询价机制确定发行价格,并自主分配股份。所谓"询价机制",是指主承销商先确定新股发行价格区间,召开路演推介会,根据需求量和需求价格信息对发行价格反复修正,并最终确定发行价格的过程。一般时间为1~2周。例如此次建行最初的询价区间为1.42~2.27港元,此后收窄至1.65~2.10港元,最终发行价将在10月25日前确定。询价过程只是投资者的意向表示,一般不代表最终的购买承诺。

IPO是InitialPublicOffering的英文缩写,其是首次公开募股的简称,也就是新股票上市的意思。它是指一家企业或股份有限公司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还没有上市的企业,通过股票上市,可以使股票所有的创业者资产得到膨胀,当股票卖出去时,可以得到一笔收益,用来扩大再生产。

IPO行为需要通过投资银行及发行人在IPO市场上相互配合完成,包括新股的定价、新股承销方式及新股发行方式等。

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审核工作流程分为受理、见面会、问核、反馈会、预先披露、初审会、发审会、封卷、会后事项、核准发行等主要环节。

在国内证券市场上,IPO是股份有限公司上市的一种形式,一般的理解IPO就是上市的意思,其实严格来说,IPO只是股票发行,上市是另外一个环节。

iPO即initial public offerings(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或者说新股上市)

“IPO”是新股票上市的意思。未上市的企业,通过股票上市,可以使股票所有的创业者资产得到膨胀,当股票卖出去时,可以得到一笔收益,用来扩大再生产。美国IPO剧增的背景是创业家精神、风险资本、会计法律事务所、投资银行家,他们为风险企业提供开发性资本、财务、税收、法律等业务和经营法规,以及人事管理服务,形成一套完整的IPO体制。这些股务参与到风险企业建立到股标公开上市的整个过程,形成IPO产业。

据“日兴调查中心”调查资料显示,美国的风险企业成长,一般经过三个阶段。风险企业成立之初,先由“安琪儿”(个人投资者)进行1~2年的研究开发性投资;风险企业运行2~5年后,产品出厂,这时风险资本进行投资;待产品销售上了轨道,投资企业想扩大生产,这时可以通过IPO筹措大量资本。这一过程能否尽快完成?风险企业能否成功?关键取决于创业家精神和IPO产业的支援。与美国相比,我国在这些方面还非常欠缺。

首先,充满企业家精神。美国人是不会让官僚机构和大企业的巨大组织妨碍自己前途的,他们当中很多人进入大机关或大企业后,不久就转到创业家的行列。美国人的理想,想成为一名创业家,作为一名创业家就要干出成绩。

其二,风险资本、会计法律事务所、投资银行家挖掘并发现风险企业,努力支援IPO。在美国,安琪儿对企业进行初期投资,风险资本不单纯向企业投资,而且参与企业经营、销售、财务战略和人才。美国的会计法律事务所,也参与风险企业的IPO经营,除收取一定的之外,还收取一定的顾问费。一般非常便宜。在美国,不仅像梅里尔林契等大投资银行家拥有对高科技、生物、电子通信、因特网等很多大风险企业,而且,一些中银行家也拥有上千人以上的风险企业投资者,有的还拥有候补企业名单。这些投资银行家在全美到处挖掘发现风险企业,并着力把他们培养成上市企业。

在我国,情况大不一样,一项风险技术很难找到“安琪儿”,即使有,也是国有企业或国有研究机构,虽然有时给予一定的补贴。风险资本和会计法律事务所几乎不参与IPO经营,他们只是在企业开始成立或申请上市,或遇到法律时,才与企业。我国风险资本的投资理念是短期的,很少注重企业的成长,这可以从A股市上的“基金内幕”“股票违规炒作”现象上得到体现。我国投资基金还很不完善,直到现在《信托法》和《投资基金法》还未出台,一方面大量的散户投资者在技术、信息非对称环境下进行非理性炒作;另一方面,投资基金数量少、规模小,难以满足投资人的投资需求。我国的投资银行家就更少了,人的投资理念是很难将自己的钱委托给别人管理的,这与缺乏信托与约束有关。在美国,投资银行家到处挖掘收集风险企业,并对他们进行IPO培养,而我国,只是风险企业到了上市的时候才聘请投资银行家进行“上市包装”。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风险企业向会计法律事务所、券商以及投资银行家等付费是相当昂贵的,特别是寻租费大大高于。为建立我国的创业板市场,现在迫切需要的是树立创业家精神,培养风险人才;建立我国自己的“风险资本、会计法律事务所、投资银行家”等IPO机制,形成自己的IPO产业。我们知道,风险企业高风险来自于技术、市场、管理三个方面。

中者由于技术、信息等非对称性,直接投资风险企业,很难抵御市场风险。因此,需要培养一大批机构投资者,比如,成立各种专业化的高科技投资基金,如网络股投资基金、新材料股投资基金、生物工程股投资基金等,由这些投资基金进行风险投资。投资基金由于投资规模大,客观上需要培养一批专家对所投企业进行深入研究与策划,而投资基金强大的实力也有可能养一大批层次较高的专家,由这些高层专家去判断和选择IPO企业就能够做到理性投资。各种投资基金持有风险企业股票一定年限后,被允许在股市上流通转让,实现投资基金退出。这样在专家理财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我们自己的IPO体制和产业。

什么叫ipo

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简称IPO):是指一家企业或公司 [1] (股份有限公司)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首次公开发行,指股份公司首次向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

通常,上市公司的股份是根据相应证券会出具的招股书或登记声明中约定的条款通过经纪商或做市商进行销售。一般来说,一旦首次公开上市完成后,这家公司就可以申请到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2] 有限公司在申请IPO之前,应先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我们通俗的讲是新股上市,就是公司的股份可以在市场自由流通。

IPO一般指首次公开募股。

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是指一家企业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通常,上市公司的股份是根据相应出具的招股书或登记声明中约定的条款通过经纪商或做市商进行销售。

一般来说,一旦首次公开上市完成后,这家公司就可以申请到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有限公司在申请IPO之前,应先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扩展资料

IPO终止审核数量激升

记者统计显示,截至2月22日,2021年A股IPO终止企业共计41家,其中创业板终止企业为26家,科创板终止企业为11家,主板终止企业3家,中小板终止企业1家,这一数据远远超过了2019年全年水平。其中,创业板终止审核企业数最多,自注册制以来,创业板共有50家公司被终止审核。

分行业来看,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终止企业数最多,有5家;专用设备制造业紧随其后,有4家;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和专业技术服务业各均有2家。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简称IPO,是指一家企业或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

首次公开募股的审核工作流程分为受理、见面会、问核、反馈会、预先披露、初审会、发审会、封卷、会后事项、核准发行等主要环节,分别由不同处室运行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

ipo是什么你知道吗,看到这词语通常是在电视看到的。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人不知道ipo上市是什么意思。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的ipo上市的主要介绍,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ipo上市的主要介绍

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简称IPO):是指一家企业(发行人)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首次公开发行,指股份公司首次向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通常,上市公司的股份是根据相应证券会出具的招股书或登记声明中约定的条款通过经纪商或做市商进行销售。一般来说,一旦首次公开上市完成后,这家公司就可以申请到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

IPO是首次公开发行的缩写,没有上市的公司,通过向交易所申请上市,实现自己股票在交易所公开挂牌交易的过程就被称为IPO,这个过程一般比较漫长,监管很严格,目前需要排队等候好久,可能是好几年。

IPO 上市的动机

1、需要大规模融资

2、希望股票可以在公开市场交易

3、期望公司/股票价值的提升

4、希望股票卖个好价钱退出

5、其他需求:希望获得更好的治理结构;希望在同行业中保有更强知名度;希望在人才市场更具竞争力;

境外ipo上市和境内ipo上市

境外ipo上市和境内ipo上市的区别和优缺点:

境外ipo上市的优点(即境内ipo上市的缺点):

1、上市门槛低,筹资速度快(境内上市需要审核,国内上市审核可能是全世界最严格的)

2、市场和投资者相对成熟(国内、交易所更爱干预企业经营)

3、市场约束机制有助于企业成长

4、企业在海外交易所上市往往会赢得较高声誉,并加入到国内或知名公司的行列

5、灵活性:国内上市机制还比较僵硬:只能是增量发行,上市和发行捆绑在一起,发行比例不能调整

境外ipo上市的缺点(即境内ipo上市的优点):

1、发行成本较高

2、上市后维护成本高(每年需要聘请境外的机构进行审计等等,费用还是比较高,有些小企业不是很承受的起)

3、海外市场在提供较为完备的约束机制的同时,也具有巨大的语言、 文化 和法律壁垒

4、我国企业不熟悉境外法律体系,这不仅使企业要付出更高的律师费用,并且会面临种种诉讼风险

5、与本土市场的脱节,将对一些海外上市企业的长期发展产生影响

6、境内上市,国内估值更高,更容易提升在国内的知名度

ipo上市流程:

境外ipo上市的流程

1、批准上市 2、选取中介机构 3、项目启动会 4、确定重组上市方案 5、完成重组和上市结构设计 6、完成中介机构文件 7、完成招股 说明书 8、首次递交海外审批机关申请文件 9、准备路演材料 10、获得发行上市批准 11、组织承销团 12、预路演 13、路演与定价 14、股票分配 15、股票上市

a股ipo上市流程:

1、改制 2、辅导 3、申报 4、沟通反馈 5、发审会 6、发行上市

最重要的:1、整改规范 2、和的沟通。

ipo上市的估值模型

就估值模型而言,不同的行业属性、成长性、财务特性决定了上市公司适用不同的估值模型。较为常用的估值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收益折现法与类比法。所谓收益折现法,就是通过合理的方式估计出上市公司未来的经营状况,并选择恰当的贴现率与贴现模型,计算出上市公司价值,如最常用的股利折现模型(DDM)、流贴现(DCF)模型等。贴现模型并不复杂,关键在于如何确定公司未来的流和折现率,而这正是体现承销商的专业价值所在。

所谓类比法,就是通过选择同类上市公司的一些比率,如最常用的市盈率(P/E即股价/每股收益)、市净率(P/B即股价/每股净资产),再结合新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如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来确定上市公司价值,一般都采用预测的指标。

市盈率法的适用具有许多局限性,例如要求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要稳定,不能出现亏损等。而市净率法则没有这些问题,但同样也有缺陷,主要是过分依赖公司账面价值而不是的市场价值,因此对于那些流动资产比例高的公司如银行、 保险 公司比较适用此 方法 。在此次建行IPO过程中,按招股说明书中确定的定价区间1.9~2.4港元计算,发行后的每股净资产约为1.09~1.15港元,则市净率(P/B)为1.74~2.09倍。除上述指标,还可以通过市值/销售收入(P/S)、市值/流(P/C)等指标来进行估值。

通过估值模型,可以合理地估计公司的理论价值,但是要最终确定发行价格,还需要选择合理的发行方式,以充分发现市场需求,常用的发行方式包括:累计投标方式、固定价格方式、竞价方式。

一般竞价方式更常见于债券发行,这里不做赘述。累计投标是目前上最常用的新股发行方式之一,是指发行人通过询价机制确定发行价格,并自主分配股份。所谓"询价机制",是指主承销商先确定新股发行价格区间,召开路演推介会,根据需求量和需求价格信息对发行价格反复修正,并最终确定发行价格的过程。一般时间为1~2周。例如此次建行最初的询价区间为1.42~2.27港元,此后收窄至1.65~2.10港元,最终发行价将在10月25日前确定。询价过程只是投资者的意向表示,一般不代表最终的购买承诺。

IPO是InitialPublicOffering的英文缩写,其是首次公开募股的简称,也就是新股票上市的意思。它是指一家企业或股份有限公司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还没有上市的企业,通过股票上市,可以使股票所有的创业者资产得到膨胀,当股票卖出去时,可以得到一笔收益,用来扩大再生产。

IPO行为需要通过投资银行及发行人在IPO市场上相互配合完成,包括新股的定价、新股承销方式及新股发行方式等。

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审核工作流程分为受理、见面会、问核、反馈会、预先披露、初审会、发审会、封卷、会后事项、核准发行等主要环节。

在国内证券市场上,IPO是股份有限公司上市的一种形式,一般的理解IPO就是上市的意思,其实严格来说,IPO只是股票发行,上市是另外一个环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36084111@qq.com,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