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奥运会颁奖仪式视频_东京奥运会颁奖现场
一块奥运,却由两人共享,如何颁奖?
在东京奥运会上出现了一幕“稀奇”的一幕,就是两人共享一枚。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东京奥运会颁奖仪式视频_东京奥运会颁奖现场
东京奥运会颁奖仪式视频_东京奥运会颁奖现场
8月1日晚,在男子跳高决赛中,意大利选手坦贝里和卡塔尔选手巴尔希姆同时跳出了两米三七的成绩,随后双方都挑战两米三九的高度均失败。
经过两名运动员和裁判员的商量,决定共享这枚。两名运动员喜极而泣,相互拥抱,共同祝贺,场面感人之至。
如此,就有网友好奇颁奖仪式如何举行?奖牌一人一半还是每人一块?先放哪个的国歌?我认为颁奖仪式可能会这样举行:
奖台上站着三个人,坦贝里和巴尔希姆两个人同时站在冠军领奖台上,每人一块,另外一名运动员获得第三名铜牌。领奖台上仍然是三名运动员共同组成。
意大利和卡塔尔的国旗同时处于位置,铜牌获得者的国旗稍微降低一些。
奖牌和国旗好办,国歌怎么放?总不能同时放吧?至于先放哪个的国歌就得事先商量了,或者就用类似于抓阄的方式决定。这样谁也没有意见。
东京奥运会在“更快,更高,更强”口号基础上加上了“更团结”。两名运动员共享,真是把口号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也可称为一种奥运奇观。
两个人共享一块!
在本届奥运会上,爆出了一个113年来奥运会 历史 上的一个热点。
据,在8月1日晚上进行的男子跳高决赛中,意大利选手坦贝里和卡塔尔选手巴尔希姆共享,奥运会田径赛场真正的共享是1908年,距今已113年,如今坦贝里和巴尔希姆创造了 历史 。
现在的悬念是该项目的颁奖会如何组织?
1.如果两个人只发一块,颁奖仪式会取消吗? 因为无论如何也不能将一块挂在两个人的脖子上。
2.是否会是一个人一发一块呢? 如果颁奖仪式如期举行,那么,只能是一人一块,这是期待的一个结果。
不管怎么样,我想颁奖仪式的发放,也一定会是113年来的一个伟大创新!
2020东京奥运会开始至今,这也算是一个且正面的引发全球热议的问题吧!
让我们耐心等待,去见证一个全新的 历史 时刻!
因为这次两人共享的事情还炸出了不少九年义务教育漏网之鱼呢,闹了不少的笑话。在这里我先给大家科普一下。当选手并列的时候。领奖台还是三个人,而不是四个人。
因为名有两个人,第三还是第三,前三名的奖牌为金金铜,第四名也不会被顺位获得铜牌。
目前颁奖仪式还没有进行,不过我认为应该是卡塔尔和意大利的国旗一起在中间升起来,然后是第三名的白的国旗低一些。
至于国歌方面,应该是先放一个的国歌再放另一个的国歌。毕竟这玩意实在是无法同时播放,至于先放哪国的就得运动员们商量了。
男子跳高决赛,有3名运动员都跳到了2.37米,三人均在2.39米试跳三次失败,这样三人的成绩相同。按照规则,比较失败次数,三人都一样。其次比较整场比赛的失败次数,其中坦贝里和巴尔希姆比白选手少失败2次。
这样坦贝里和巴尔希姆就打平了,按照规则,运动员可以选择Jump-off,也就是一跳决高低,或者共享。两位选手可能是出于英雄惺惺相惜的原因,拒绝了加赛,选择共享。
其实这种事情我觉得不算奥林匹克精神的延续。说白了两名运动员都不想冒加赛的风险,不想自己的变成银牌才选择拒绝加赛罢了。
不过跳2.39米失败的三次应该消耗了他们大量的体力,实在是无法支撑加赛了,所以这样选择也无可厚非,双赢的局面!
跳高跳出“双黄蛋”,奥运奇迹!这里可不是一块,而是两金一铜,坦贝里和巴尔希姆各得一金。这也是这对相互成就的共同选择!祝贺他们!
8月1日,在男子跳高决赛中,意大利选手坦贝里和卡塔尔选手巴尔希姆同时跳出了两米三七的成绩,随后双方都挑战两米三九的高度均失败,失败次数也一样。完全相同的成绩,根据比赛规则,两人还有一跳定胜负的机会,但是两人简单商议,会心一笑,决定共享冠军!
据了解,巴尔希姆与坦贝里私下也是好友,昨晚采访时巴尔希姆还说到:“他一个眼神我就知道他的意思了。”
说实话,如果一跳定胜负,巴尔希姆的胜算更大,那可是点跳过2米46的记录创造者!但是作为坦贝里的心灵导师和兄长,巴尔希姆选择了相互成全,真英雄也!这也是为什么坦贝里打滚庆祝的原因,来之不易啊!
巴尔希姆和坦贝里都曾经受过伤,巴尔希姆受伤前的成绩是2米43,受伤后状态下滑;坦贝里更惨,受伤后曾经一度无法面对现实,想过放弃,是巴尔希姆把他拽出了深渊!那些说两人因害怕重新比过会失去冠军的人,肯定是不了解两人的关系!这才是真正的友谊,也是本次奥运会的“更团结”的真实体现!
颁奖仪式中,巴尔希姆和坦贝里给彼此戴上,他们一起庆祝这个共享的冠军。而到了升国旗奏国歌的环节,卡塔尔和意大利的国旗并列被升起来。国歌层面,先奏响的是卡塔尔的国歌,接下来才是意大利的国歌,并非如外界调侃的每个的国歌奏响一半。奥组委的安排还是非常合理而且暖心的!
跳高决赛的颁奖仪式于昨晚(8月2日)举行。
在这场比赛刚结束时,得知巴尔希姆和坦贝里将共享一块,大家还是挺好奇的,双冠军的情况下,颁奖仪式该如何举行呢?两面国旗可以同时升起,可是两首不同的国歌怎么播放呢?还有,两个冠军的话,那颁奖台上就要站上4位选手了吗?毕竟有“金银铜”3块奖牌呢。
昨晚,悬念揭晓。卡塔尔的巴尔希姆和意大利的坦贝里共享,没有银牌获得者,白选手获得铜牌。也就是说一共颁发两枚,一枚铜牌,“金金铜”这样的顺序,奖牌总数还是3枚。两个的奖牌总数则各自计入一枚。升旗仪式上,两位冠军的国旗并排升起,铜牌选手的国旗悬挂在右侧下方。奏国歌时则是按照选手名字的首字母顺序来决定顺序,巴尔希姆名字的首字母是“B”,坦贝里名字的首字母是“T”,因此先奏响了卡塔尔国歌,然后再接下来奏响意大利国歌。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位选手原本就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在颁奖的时候,他们两人互相为对方戴上了,共同庆祝这喜悦的时刻。升旗仪式过程中,当卡塔尔的国歌响起,坦贝里站在巴尔希姆身后,让巴尔希姆面对着自己的国旗。而到了意大利国歌响起时,巴尔希姆也同样主动退到了坦贝里身后,让坦贝里面向国旗。仪式结束之后两人热烈拥抱,全世界的观众共同见证了这美好的一刻。这也是“和平、友谊、进步”的奥林匹克精神生动的诠释。
诗画人生,相约篁岭。专注热点,净化心灵!我且不说如何颁奖,想先说点自己的看法。
两个人共享一块,这要是放在以前还真的想都别想!虽然说大家参加奥运会都说是重在参与,“友谊,比赛第二”,可毕竟还是竞技 体育 比赛啊,总得分个高低吧,总不能大家都一样,那还谈什么“更高,更快,更强”,那还有谁去拼命努力争冠军呢?
这次东京奥运会把“更团结”增加为奥运口号的新内容,恰巧在八月一号的跳高比赛中出现了罕见的一幕:卡塔尔和意大利的选手成绩一样,都是2.37米!比较其它因素两人还是难分高下,本来按规则,两人要加跳一轮,可他们自己商量,不跳了,两人共享,奇葩的是裁判竟然也同意了!
这下子热闹了,人们都说:共享一块是对“更团结”的诠释!可我不这样认为,比赛既然有规则,那就要遵守。所谓规者,规矩也!其实要我说,这完全可以参照举重,既然两人跳过的高度一样,那就看谁长得矮,谁矮谁冠军就是了!
还是要说说如何颁奖,我觉得放哪个的国歌都不太合适,还是放组委会的会歌吧!好了,就说这么多,不喜勿喷呦!
东京奥运会田径赛场,出现“奇葩”一幕,出现一块奥运,却由两人共享的局面。奖牌榜中意大利和卡塔尔也只能累积0.5枚啦。卡塔尔选手巴西姆和意大利的坦贝利两人共同身披国旗绕场的照片瞬间刷屏了国外的社交网络。
在时间8月1日晚,在东京奥林匹克 体育 场进行的奥运会田径比赛,结束了男子跳高决赛争夺,卡塔尔选手巴西姆、意大利的坦贝利以2米37并列冠军 ,两人全部高度都是一次过,且同时在尝试2米39的高度时失败,此时应该通过加赛决出冠军,不过经过协商,二位好友决定共享,并列冠军。白选手内达塞虽然成绩也是2米37,他在2米35上有一次失败,只能屈居第三名。
当时,比赛现场, 就在裁判询问下一跳要如何进行时,筋疲力尽的巴尔希姆主动询问是否能同时诞生两块。裁判刚一回答“可行”后,巴尔希姆与坦贝里同时蹦起,庆祝共同的胜利。
对于这个成绩我们,我们是否会想起我国跳高运动员张国伟呢?他曾以2.38米成绩刷新个人室外纪录的成绩获得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男子跳高比赛亚军,他的标志性动作——白鹤亮翅也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还曾说:让全世界见证他征服2米40高度。可惜因为违法被开除,今天看到这个跳高成绩,不知他作何感想呢。
关于并列“冠军” 历史 上屡有出现。比如: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美国的南希-霍格希德和凯利-斯特恩瑟夫并列获得100米自由泳;2000年悉尼奥运会,美国的小格雷-霍尔和安东尼-埃尔文并列获得50米自由泳冠军。
说到并列冠军,体无疑是热门项目。奥运 历史 上次出现并列冠军的情况,是在1948年伦敦奥运会上。当时,男子鞍马有三名芬兰选手积分相同,并列!这种三人并列冠军的情况,奥运100多年 历史 上仅出现过两回,除1948年男子鞍马外,另一次则是在1988年汉城(首尔)奥运会上,来自前的比洛泽尔切夫、匈牙利博尔凯和保加利亚格拉斯科夫以19。
950分的成绩同时站在了男子鞍领奖台上。 除这两个“三冠王”特例外,其他并列都是两个人的故事,奥运体史上一共出现了14次,其中男子鞍马占据3席,算上两个“三冠”的例子,这个项目堪称并列冠军的温床。
当然,这也是因为男子鞍马没有空中腾越飞行动作,从而减少了许多意外因素,选手积分更容易接近。 我国选手在并列冠军里也是主角,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李宁和他国选手分享了鞍马和吊环冠军,马燕红则和美国对手分享女子高低杠。
除体项目,举重在没有实施精细测量选手自身体重时,并列冠军也发生过两次。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首次将举重分解成抓举和挺举来进行,结果在67。 5公斤级的较量中,德国人赫尔比格和奥地利选手哈斯成绩完全一样,初步估算的体重也一样,因此只能两人并列冠军。
6年后,又是该级别较量,奥地利人费恩和埃及选手梅斯巴赫再度分享。 游泳和田径这两个超级大项,并列冠军倒是异常少见。田径只发生过一次:1908年奥运会上,美国人库克和吉尔伯特以3.71米的成绩同获撑杆跳高,两人比赛中成功和失败的过程完全一样,只能并列冠军。
奥委会说,如遇并列情况,在颁奖仪式上两名运动员代表的或地区旗帜应并列悬挂;如果空间不够,可以上下悬挂,顺序依照运动员姓氏的首字母来决定。比如,孙的首字母为“S”,朴的拼音姓氏首字母为“P”。“P”在“S”前面,故此国旗挂在韩国国旗之下。
这个问题,按照我们一般的逻辑,那就并列平行悬挂呗。不过,也有例外。如果挂杆空间不够,并列放不下的话,并列冠军的国旗将上下悬挂。比如这次就是:
一般大赛中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有这样几种:一是跟国旗悬挂排序一样,按运动员姓氏首字母排序,依次播放;二是让选手以掷硬的方式来决定先放哪国的国歌。
不同比赛不一样,有些比赛可以通过加赛解决,比如射击,比如击剑,一枪一剑的问题,很省事,所以加赛就可以决出二三名了。
顺便说句,所有柔道,摔跤,拳击都是两个铜牌。
有过并列的情况,奏国歌也是如此,先放一个的国歌升这个的旗帜,再放另一个的国歌升另外一面旗帜的。依次放国歌,顺序通过掷硬方式决定,是不是有点“开玩笑”的意思,但这些都是真的。
蜡烛老师来普及一下相关知识,与网友们交流。一块奥运,两个人分享,颁奖按照金金铜的顺序颁发,也就是两金一铜,没有银牌而已。至于升国旗环节,国旗处于同一水平高度,至于先奏哪个的国歌,这两枚选手,按照选手姓名英文排序的规则来决定哪个的国歌先奏响!
发生在卡塔尔跳高选手巴尔希姆和意大利跳高选手坦贝里身上的这个事情,是奥运田径百年 历史 的首次。英雄之间,除了竞争之外,还存在着惺惺相惜,我们所谓的,不单单是自己称王而赢得尊重,而且还会因为对手的伟大而彼此成就。更快更高更强的奥利匹克精神又被这两位跳高选手赋予了新的概念,那就是更团结,这更值得大家来学习的!
在奥运会上,人类不断的挑战着自己的极限,享受着胜利的喜悦,虽然我们看到了竞争的残酷,但是我们更看到了共享的温馨。皆大欢喜的结局也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另一种诠释吧!
男子跳高决赛,两运动员“共享”;
8月1日晚,东京奥运会男子跳高决赛中,意大利选手坦贝里、卡塔尔选手巴尔希姆实力相当、难分高下。
2米24、2米27、2米30、2米33......,在挑战这些高度的时候,两位选手都稳稳跳过。
到了2米37,巴尔希姆一次过杆,坦贝里也挑战成功。
比赛来到2米39,巴尔希姆率先挑战,但三次试跳均宣告失败;随后竞争对手坦贝里三次试跳也失败。
按照规则,坦贝里和巴尔希姆现在的成绩是完全相同的,应该通过加赛的方式决定输赢,但他们还有另外一种选择,那就是与技术代表协商后,两位运动员可以不加赛而直接并列。
随后坦贝里、巴尔希姆找到场边技术代表,询问如果不加赛的话两人能否并列,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两人都决定不再加赛。
两人同时获得后相拥喜极而泣,这块对于两位运动员都具有很大的意义,对于坦贝里来说,他曾经在蒙特卡洛的一次比赛中脚踝受伤,虽然后来手术成功,但这几乎断送了他的职业生涯,这一次再次来到东京就是为了冲击奥运会;对于来自卡塔尔的巴尔希姆来说,这块意义更为重大,要知道这是卡塔尔 历史 上的枚奥运,给这个中东带来的意义不言而喻。
其实坦贝里和巴尔希姆在很早之前就互相熟识,两人互相鼓励、互相进步,这次能携手获得男子跳高决赛的也是两人友谊的见证。
颁奖仪式上,双冠军互戴;
大家为感兴趣的就是如何颁奖的问题了,总不能一块分成两半吧?奏哪个的国歌呢?
在稍后进行的颁奖仪式上,两人一人一块,都站在领奖台上,接过的两位运动员互相把挂在对方的脖子上,然后紧紧相拥。另一位来自白的选手内达塞考则获得了一枚铜牌。
颁奖仪式上,旗杆处升起了两面国旗,先奏响的是卡塔尔国歌,此时巴尔希姆站在坦贝里的前面并面向国旗;后奏响的是意大利国歌,巴尔希姆主动退到了坦贝里身后,坦贝里面向国旗行注目礼。
这次两位运动员能共享想必在以后也能传为一段佳话了,上次田径赛场上出现这种共享的情况还要追溯到1908年的伦敦奥运会。
虽说奥运精神是“更高、更快、更强”,要力争做到一决胜负,但奥运会本身就是以运动促交流,两位运动员此次共享也算是对本次奥运会“更团结”精神的直接体现。
,恭喜坦贝里、恭喜巴尔希姆!
一块奥运,却由两人共享,如何颁奖?
众所周知,大多数时候是一人一块,但是在东京奥运会上,却出现了感动人心的一幕, 东京奥运会跳高项目诞生了“双冠军”,一块奥运两人来共享,成就彼此的加冕,颁奖环节。
:东京奥运会的跳高比赛竞争激烈,出现两名奥运会男子组跳高冠军
东京奥运会的跳高比赛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有两名选手的成绩都是2.37米,他们的所有轮次都是一跳就通过了,两人都止步于2.39米。
两人试着又挑战了3次,结果仍然是失败,裁判建议加赛,但是穆塔兹·伊萨·巴希姆有了一个新奇的想法,他小心翼翼地问裁判:“我们可以有两块吗?”得到裁判的肯定后,两人欣喜若狂,激动地互相庆祝,表达着他们的喜悦和兴奋。
卡塔尔的选手穆塔兹·伊萨·巴希姆和意大利的选手吉安马克·坦贝里,两人虽然属于不同的,但是不影响两人的友谊。
当两人在跳高场上再次相遇,遭遇这次艰难的抉择。
两人互相面对的时候,达成了共识,没有必要再比了,他们已经做到,他们的梦想在决定共享的时候就都实现了,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两人都觉得这是完美的结果。
第二:跟“共享”奥运,东京奥运会怎么颁奖?
两个冠军共享一块,有人猜测东京奥运会会怎么分配?
奥运会应该会有备份的,我猜测可能是一人一块,没有银牌,然后两个和一个铜牌。
弹奏国歌部分怎么分配呢?
我估计可能是同时升起两国的国旗,不过,国歌应该是先后播放,毕竟这个很难同时进行,为了表示对对手的尊重,或许也是轮流来。
第三:友谊不分,奥运精神就是彼此成就,不是仅只有成绩
这个对于两人来说,真的是来自不容易。对于虽然无比的渴望,但是他们也同样愿意互相成就,哪怕有一个人有不同的想法,那么这经典的一幕就不会出现。
奥运代表团领奖服惊艳亮相,设计师是谁?
奥运代表团领奖服设计师是视觉艺术家、服曾担任《卧虎藏龙》等影片艺术指导、首位获得奥斯卡“美术设计”奖华人的服装设计师叶锦添。
叶锦添刀设计2020版“冠军龙服”,在设计上加入了小立领、一字扣等元素,并与运动版型完美结合,在兼顾舒适、性能的情况下充分展现了美学特色。
领奖鞋的设计则参考了汉代出土织锦文物“五星出东方利”,并在鞋面飞织花纹中采用了织锦中云纹、瑞兽、日月等图案,寓意奥运健儿能在奥运赛场上创造佳绩。
杨倩射落东京奥运会首金,颁奖仪式上俏皮的比心
7月24日举行的东京奥运会女子10米决赛中,选手杨倩夺得冠军,为代表团揽入本届奥运会枚。这也是本届东京奥运会诞生的首枚。
在为代表团拿下东京奥运首金后,杨倩接受了采访。在颁奖仪式上,杨倩对着镜头做出 “比心”的动作,为奥运会带来一道年轻靓丽的风景。当记者问及原因时,杨倩称,“看前面有两个姐姐在给我‘比心’,自己也做了这个动作。”这可能也是“00后”表达自己心情的一种方式。
奥运颁奖台奇葩一幕!夺得银牌拒绝佩戴,合影后哭着走出赛场,他是谁?
他就是惠特克,而且他参加了东京奥运会的拳击比赛,对于比赛的结果非常的不满意,所以没有佩戴银牌。
这个人是英国选手惠特克。虽然他错失了,十分遗憾,但我认为他该种行为是不尊重对手的。
惠特克,他是一位拳击选手,他对于这次的比赛结果并不是很满意,他非常的沮丧。
惠特克,他的表现还是很不错的,而且也是一个非常的人,对这次的表现是有一些不满意的。
血汗泪交织!重温令人兴奋的东京奥运十大经典瞬间
奥运会赛场令人难忘的瞬间除了争金夺银摘铜外,还有那些无关胜负的人性光辉。2020东京奥运会上,我们见证了十个经典瞬间。
后”杨倩射落首金(7月24日)东京奥运会女子10米决赛。运动员加拉希娜接连打出高环数,21岁小将杨倩紧随其后、咬住不放。一枪,对手率先击发,出现明显失误,仅打出8.9环。此时的杨倩从容镇静,一发射出,击中靶心,9.8环!杨倩为代表团射落首金。锁定,她的表情依旧波澜不惊。
7月24日,杨倩在东京奥运会射击女子10米颁奖仪式上“比心”。记者鞠焕宗摄
颁奖仪式上,当沉甸甸的挂在杨倩脖子上,戴着口罩的她满眼笑意,用拿着花束的手面对镜头比了一个大大的“心”,这一有爱的画面萌翻网友。
——“孤独”的冠军(7月25日)
奥地利女将安娜·基森霍夫没有教练、队友、队医,独自一人首次参加奥运会女子公路自行车赛,就战胜了荷兰名将、前世界冠军弗洛腾,为奥地利赢得首枚公路自行车比赛。
这是一场艰难的比赛。酷热天气和“奥运难赛道”让比赛遭遇未完赛潮,男、女共60名车手没能骑到终点。女子137公里赛道,安娜骑了3小时52分45秒。当落后75秒的荷兰名将弗洛腾冲过终点时,一度以为自己是冠军,而安娜早已把冠军收入囊中。
——“一代传奇”丘索维金娜谢幕(7月25日)
当丘索维金娜站在跳马赛台上,全场目光聚焦在这位46岁老将身上。她腾空起跳,落地时出现失误,终以两跳平均分14.166排名第14,止步资格赛。完成一跃,丘索维金娜紧紧抱住场边教练,没能抑制住泪水。
7月25日,丘索维金娜在比赛后流泪。记者曹灿摄
赛场里没有观众,但所有、志愿者纷纷起立鼓掌,向这位伟大的运动员致敬。丘索维金娜随后宣布退役,永远告别了自己曾经无比热爱的体赛场,一代体传奇就此落幕。
连续征战八届奥运,33年体生涯,无论是为治愈儿子的白血病拼命比赛,赚取奖金,还是儿子康复后继续为自己、为荣誉而战,丘索维金娜留下的,是她对体运动的热爱与执着,是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生命不息、拼搏不止。
——谌利军“绝地逢生”夺冠(7月25日)
男子举重67公斤级比赛,谌利军在抓举中发挥失常,除了次试举成功举起145公斤,后面两次全部失败。而他的对手、哥伦比亚的莫斯奎拉越比越兴奋,以151公斤结束抓举。谌利军落后6公斤。
7月25日,谌利军在比赛中。记者杨磊摄
为了战胜对手,谌利军在挺举第二次试举开出187公斤、比次试举多出12公斤,这在小级别比赛中简直不可能完成,但他必须拿下才可能翻盘。所有人都心跳加快,包括对手。
迫不及待地上场,举铃、翻站、挺住,行云流水的动作,杠铃稳稳停留在他头顶。现场沸腾了,大家忘情地拍着手,跟随劲爆音乐的节拍舞动。
——何冰娇为对手伤退流泪(7月29日)
当对手跟你比赛,突然因伤退赛,你的反应是?在羽毛球女单八分之一决赛中,球手何冰娇的对手、美国选手张蓓雯在比赛进行到第二局时突然受伤倒地,继而因伤退赛,何冰娇不战而胜后泣不成声。
7月29日,何冰娇在羽毛球女单八分之一决赛中。记者朱峥摄
在赛后采访时,她说哭泣是因为没能跟对手来一场真正的较量:“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好好跟她拼完这场球。”为对手的伤退而心痛,何尝不是一种奥林匹克精神。
——孙颖莎8分逆转伊藤美诚(7月29日)
乒乓球女单半决赛,孙颖莎4:0横扫伊藤美诚,与陈梦会师决赛。这场比赛,经典的是第二局,孙颖莎连得八分逆转取胜。
7月29日,选手孙颖莎在乒乓球女子单打半决赛中。记者吕小炜摄
首局,孙颖莎很快进入状态,进攻果断犀利,11:3轻松拿下。第二局,伊藤美诚加强发球变化,一度9:3领先。分落后,孙颖莎毫无惧色,敢打敢拼,奇迹般连下8分,11:9完成单局逆转。之后两局,孙颖莎实现横扫,为国乒提前锁定女单立下战功。
——巩立姣独孤求败超越自己(8月1日)
东京奥运会田径项目女子铅球的决赛,奥运会“四朝元老”巩立姣出战。决赛中,她投就投出了19米95,仅凭这一成绩,已足以夺金。随后巩立姣在第五投,投出20米53,创造个人成绩。一投,球再次越过20米线。20米58,巩立姣刷新刚创造的个人成绩和今年世界成绩,这也是奥运史上首枚田赛项目。
8月1日,巩立姣在比赛中。记者王丽莉摄
巩立姣夺金后,获得铜牌的新西兰选手亚当斯个跑来拥抱她,亚当斯曾是巩立姣的强对手,奥运赛场上两次赢过巩立姣拿到,而巩立姣每次都与冠军失之交臂,直到这届。
——张雨霏拥抱池江璃花子(8月1日)
本届奥运会上,张雨霏夺得2金2银,她让人印象深刻的镜头除了登上领奖台外,还有给日本选手池江璃花子的一个深深拥抱。
7月31日,队选手张雨霏在4X100米混合泳接力比赛中。记者许畅摄
女子4X100米混合泳接力比赛结束后,看到对手路过,张雨霏主动伸手,紧紧拥抱了池江璃花子。二人在大赛中一直是旗鼓相当的对手,但池江璃花子2019年被确诊白血病,治愈后,她坚持训练和比赛,励志和不屈的精神,打动了世界体坛。这次重逢,张雨霏给池江璃花子送上了祝福,告诉对方希望明年亚运会再见。
——意大利与卡塔尔选手共享(8月1日)
男子跳高决赛,卡塔尔选手巴希姆和意大利选手坦贝里由于终2米37的成绩一致,实在难以决出胜负,裁判询问两人是否愿意共享后,二人表示同意。经组委会商定,终同意为他们颁发双冠军。两人先是击掌,然后紧紧拥抱在一起。此前,两个人在所有高度上都是一次过杆,在2米39两个人都没有成功,终英雄惜英雄,英雄彼此成就。
8月2日,意大利选手坦贝里(左)和卡塔尔选手巴希姆在男子跳高颁奖仪式上。记者李一博摄
——“一战封神”(8月1日)
东京奥运会田径项目男子100米半决赛开始前,就决定“半决赛当决赛跑”。他的孤注一掷,留下了“一战封神”的经典时刻,让他成为首位站上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跑道的选手。
8月1日,在男子100米半决赛中。记者李钢摄
发令枪响,起跑反应速度为0.142秒。他迅速领先,并将优势一直保持。冲刺阶段,面对临道对手贴身追击,他奋力撞线。当大屏幕显示9秒83、成绩小组时,他握紧双拳,拍地怒吼。这一战,让以半决赛晋级决赛,同时创造了新的纪录。当晚决赛,再次跑进10秒,以9秒98的成绩获得第六。那一夜,速度令世人惊艳;那一夜,田径有了新的 历史 。
奥运奖牌获得者可摘口罩30秒,此举是何用意?
东京奥运会参赛选手戴口罩有了新规定:运动员在所有比赛场馆均须佩戴口罩,例外为领奖台时刻,选手们可以短暂摘下口罩多30秒钟,以便拍照。
东京奥运会新规:运动员领奖时可多摘下口罩30秒拍照
路透社截图
路透社表示,这项新规于25日(周日)上午得到了实践。
在东京水上运动中心,东京奥运会游泳男子400米个人混合泳决赛上,美国选手卡利什为美国夺得首金的同时,队友利瑟兰获得项目银牌,澳大利亚选手史密斯获得铜牌。
与此前戴口罩参加颁奖仪式不同,现场照片显示,当时站在领奖台上的获奖三人均已摘下口罩,笑对镜头。
东京奥运会新规:运动员领奖时可多摘下口罩30秒拍照
利瑟兰(左)、卡利什(中)、史密斯(右)
称,奥委会发言人就此表示,三名运动员摘掉口罩的行为符合新规定,“它允许站在领奖台上(的选手们摘下口罩)多30秒钟,为(满足)一个(符合)社交距离的拍照留念机会。”
“我们站在领奖台上的运动员也是简单遵循的指示,有位现场当时举着牌子,上面写着为了拍照(可以)短暂摘下口罩,”一名澳大利亚奥运代表团官员说。
这项新规一经发布,在社交媒体上引起热烈讨论。
不少网友表示欢迎。
东京奥运会新规:运动员领奖时可多摘下口罩30秒拍照
“我不认为允许运动员在领奖台上为拍照摘下口罩,会伤害任何人。”
东京奥运会新规:运动员领奖时可多摘下口罩30秒拍照
“让运动员们享受他们的时刻吧,谢谢了。”
也有网友似乎仍对当下表示担忧,进行提醒。
奥运奖牌获得者可以摘口罩30秒,主要是为了转播和拍照留念,毕竟得到奖牌也需要的
东京闭幕式上为什么有几个人得到奖牌?
东京闭幕上为什么有几个人得到奖牌,是颁奖典礼,那是为马拉松运动员颁奖,因为马拉松都是才颁奖。
那是在东京奥运会的闭幕式上为男子女子马拉松项目的前三名颁奖。以前只是为男子马拉松项目颁奖,这次新增加了女子马拉松项目颁奖。
因为每一项比赛都是不一样的 东京奥运会是由日本举办的 他们的项目主要是在柔道之上 而的比赛项目主要集中于乒乓球 羽毛球和跳水池上
2004年雅典奥运会,雅典作为马拉松运动的起源地,将男子马拉松项目作为一个比赛项目,颁奖仪式也在闭幕式上举行。而本次东京奥运会闭幕式,仍然沿袭了这一传统,并在奥运历史上次,为男子马拉松项目颁奖的同时也为女子马拉松颁奖。